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关系型社会资本:“新乡贤”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1-01-11 | 5261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统的“乡贤”发展到新时代,内涵更加丰富,失去了传统作为“表彰的荣誉称号”的意义,仅保留“多才多能”的评价,因此被人们称为“新乡贤”。所谓“新乡贤”,是指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本地乡土有联系的,有知识、有能力、依靠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感召力,对乡村振兴发挥建言献策、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的社会贤达和精英。“新乡贤”完全超出了“乡贤”局限于“士绅”的范畴,涵盖的范围更广更宽泛,组成群体更多元,包括各种类型的精英人才,诸如技术能手、致富能人、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等,他们有的在当地生活、工作,有的虽然在外地工作但通过项目或其他形式回到家乡,为当地的乡村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只要是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人,无论是在体制内工作的离退休返乡的官员、教师、医护人员、军人,还是文人学者、企业家、海外华人华侨,甚至返乡大学生、在外打工经商的村民,都成为群众和政府认同的“新乡贤”。“新乡贤”这种多元、包容的群体结构,这种成长于乡村、在外拼搏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经历,既保障了资源的丰富性,又保障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质。

正是因为“新乡贤”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新乡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术界也引发了热烈讨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新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新乡贤”建言献策;2017年、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新乡贤文化”进行了阐析。“新乡贤”文化传承并发展了传统乡贤文化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并赋予“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的新时代特点,不单是传统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乡村社会的表现,还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最终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二、“新乡贤”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动力源

中国社会随着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关联逐渐取代原有的地缘关系,村民之间的关系功利性增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老人农业”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课题[5]。加之农民自身对乡贤的认同感降低,因此传统意义上那种一呼百应、既是桥梁纽带又能掌控大局的乡贤很难再出现。大量优质的代表着农村中先进生产力的青壮年农民的外出,造成了农村人才的空心化,大量土地撂荒,乡村逐渐衰落。

在乡村逐渐衰落的同时,中国的城市一片繁荣,城市化获得了大的发展,到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接近60%,城市文明逐渐代替乡村文明。传统的乡村建设模式被打破,乡村村落呈现出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三大历史性变迁的“层叠社会形态”[6](P74)。面对如此乡村困局,中央自2004年开始,连续十多年以“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的方式,重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建设现代化,为此还发布多项政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加惠农、强农专项资金。党的十九大又专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三农”问题的议题推向新的高潮。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始终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一道难题,是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人才匮乏,有的乡村出现“刁民”群体化现象,继而演变成主流,替代农民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主导人和决策者[7](P31)。因此,为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乡村亟须探索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之路,“新乡贤”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新乡贤”作为一种关系型社会资本,是乡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新乡贤”,至少包括下列五类人士:

一是体制内工作离退休返乡的官员、教师、医护人员、工人、复转军人等。这些人可以称为“五老”,即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老军人,他们长期在体制内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技术,见多识广,社会关系多,离退休以后,有的回归故土,将自己拥有的知识、资源与技术奉献给家乡,为家乡的振兴贡献才华和智慧。例如,曾经担任过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带领全家人返回江西老家农村,做了一名“将军农民”,利用自己的见识、威望以及社会影响等社会资本,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造福于家乡的老百姓;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22年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发展了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之无偿捐给国家,带动家乡人就业。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