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从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长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
透过壁画和简牍,人们揭开了千年丝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敦煌大剧院上演的《丝路花雨》。资料图片
舞述敦煌
2021年元旦期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大梦敦煌》和音乐巨制《敦煌·慈悲颂》在广州大剧院与观众见面,用舞乐齐鸣的敦煌艺术为观众送上新年祝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由兰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以莫高窟的千百年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爱情历程为线索,演绎出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该剧自2000年4月在北京首演以来,已在我国各地和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10余个海外国家演出1500余场,所到之处,劲吹“丝路风”,掀起“敦煌热”。
2007年,《大梦敦煌》被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2008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第一名,成为中国文化产品以市场方式成功“走出去”的典范。
2020年1月,《大梦敦煌》在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兰州歌舞剧院的百余名演员将一个“可移动的敦煌”呈现在一万余名美国观众面前。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在致辞中说:“舞台上的演员和数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行者一样,是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者。”
敦煌月牙泉景区。资料图片
乐述敦煌
音乐家谭盾耗时6年创作的《敦煌·慈悲颂》,是一部融合了独唱、合唱与交响乐的音乐巨制。作品演绎了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等6幕莫高窟壁画故事,表达了平等、奉献、博爱等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
2018年,《敦煌·慈悲颂》在德国德累斯顿音乐节首演。当谭盾指挥完最后一个音时,1800多名观众起立鼓掌,雷鸣般的掌声长达15分钟之久。此后,《敦煌·慈悲颂》在澳大利亚、美国及中国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敦煌·慈悲颂》尝试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让我们听见敦煌。回顾历史,回顾中华文化,可以看到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沧桑,可以在里面找到精神力量。”谭盾说。
谭盾在莫高窟壁画中看到了慈悲和仁爱,他通过音乐之桥,把遥远的敦煌带到世界各地,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沟通情感、分享心灵。与谭盾的想法不谋而合的,还有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桂珍。
刘桂珍带领团队历时近3年,多次赴敦煌考察,从敦煌文献中整理、考据、校订五言律诗《敦煌廿咏》,首次尝试将敦煌文献用声乐套曲的形式进行演绎。
《敦煌廿咏》创作于唐代,主要描写敦煌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展现敦煌的风土人情。该套曲在创作过程中邀请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郑炳林和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朱晓峰作为学术指导。在创编过程中,《敦煌廿咏》以郑炳林和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分别校录的版本作为底本,同时本着诗词创作字从音出、字从韵出的原则,结合歌唱的吐字、行腔、归韵进行了勘校、补正,使这二十首诗词更具音乐性。
谱曲和编曲工作由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杨昆主持完成,他将《敦煌乐谱》已解译版本中的音乐素材与当代作曲技法相结合,部分作品使用中亚、印度、阿拉伯的音乐元素以体现音乐形象的多元化与文化的包容性。
“透过诗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敦煌文化是一种崇德向善、多元汇通的文化,它有着海纳百川的大气象和大胸怀,使每一位走近它的人深受裨益。”刘桂珍说,声乐套曲《敦煌廿咏》的创作和演出,在于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探寻敦煌音乐的现代意义和方式,为当代人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让敦煌精神浸润人们的心灵。
“数”说敦煌
《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末,莫高窟游客大量增加,敦煌研究院面临新的使命——既要满足观众对莫高窟的欣赏与研究需求,又能使千年瑰宝减少损耗、延续生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