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新京报讯(记者 黄哲程)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1月21日开幕,北京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熙接受新京报专访时介绍,为保障今年春节期间留京外地职工的正常生活,北京市正在根据企业和职工需求,完善相关综合性方案。
防疫期间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徐熙介绍,去年北京市出台了“京8条”等多项举措,并加强线上招聘服务,推出“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年北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
针对当下就业环境,徐熙建议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要有清晰的个人职业规划,结合自身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报考。当前社会对“跨界”人才需求高,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多样化技能,从而在步入社会求职时具备更多优势。
北京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熙。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谈热点问题
北京正完善相关方案,保障春节留京外地职工生活
新京报:由于疫情,今年春节期间可能有不少留京过节的外地职工,对他们有怎样的保障措施?
徐熙:目前北京市正根据企业和职工需求,完善相关的综合性方案,结合各部门意见,保障春节期间留京外地职工的生活。也希望通过政府、企业、工会、工商联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留在北京的外地职工过一个好年。
新京报: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近期也受到关注,在方便老年人办理社保相关业务方面,北京提供了哪些帮助?
徐熙:老年人办理社保是北京市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为了方便老年人办理社保各项手续,大多数涉及老年人的业务都可以选择线下办理的传统方式。
比如养老金可以到银行线下提取,老人到社保中心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也会主动提供服务,即使老人不用手机,不上app,也可以由工作人员完成操作。目前很多这类工作由社保所进行,现在社保所也会主动向老人提供服务。让老人更便利是社保工作的主要宗旨之一。
未来北京市会继续完善相关措施,让老人更便捷地享受社保福利和待遇,在智能化成为几乎所有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为老人们保留传统的办理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不在互联网时代落单。
谈大学生就业
“跨界”人才需求高 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多样化技能
新京报:疫情期间很多线下招聘取消,北京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哪些帮助?
徐熙:为了解决企业和学生见不了面导致招聘、就业难的问题,北京加强了线上招聘服务,在去年搭建了“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并为毕业生推出了“京尤码”专属二维码。
毕业生在平台注册登录以后,凭借“京尤码”可以获得求职招聘、申请见习、档案查询等服务。参加线上招聘时,企业扫描毕业生的“京尤码”,可以获得毕业生的个人简历等信息。毕业生也可以扫用人单位的“京尤码”,了解单位的招聘岗位、征信情况等。为了保护隐私,只有在扫码经过双方确认以后,才可以互相看到对方信息。
去年7月,北京还出台了“京8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比如对2020年及以后毕业两年内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如果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可以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每个月标准为930元。
总体来看,去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北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
新京报:能否为学生选择大学专业,以及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建议?
徐熙:建议学生选择大学专业时,要思考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是哪个专业红火就报考哪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专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去年9月,市人社局发布了《北京市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五新”目录涵盖上百个代表性岗位,并设置了评级指标,其中部分领域的人才紧缺程度尤其高。
即将上大学的学生或者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把这份目录作为参考,看看哪些岗位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在大学期间,建议学生还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1+N”的专业训练,也就是让自己成为拥有多样化技能的“跨界”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当前最受社会欢迎的。因为跨界相对讲究综合,社会的资源综合成本很高,综合的不好就得多费人力,而跨界人才降低了综合成本。
所以学生在学校里多花些功夫,进入社会就能更好地适应,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深入学习的动机就会更强,形成良性循环。
大学生就业是今年以及未来多年间社会要重点关注的,这种关注并非简单解决大学生当下的就业难题,更应该真正把大学生当作宝贵的社会人力资源。我们国家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就业难,这是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不匹配。
这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就北京而言,就业问题不是简单的数量矛盾,在当下和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将是结构性矛盾,一部分人就业困难和一部分企业招不到满意职工的现象同时存在。职工就业困难,政府可以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采取失业救助等多种办法来解决。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职工,解决起来很棘手,对社会发展而言可能这一问题更迫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