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最新消息>>
西安抢人大战后陷入房荒:没有房源、售楼部不接受排号
在这轮抢人大战当中,地处西北的西安无疑是胜利者。3月底,西安公安、西安发布等西安本地官方微博高调公布了喜人的迁入人口数据:4天落户人口近1.7万人;2018年以来3个月新迁入21万人,接近2017年全年迁入人口规模25万人。
但近日,有一个消息或许会让刚刚落户西安或正准备迁入西安的人心头一紧——
“没有房子了,现在也不做登记,具体得等公司通知。”据《华商报》报道,4月8日、9日、10日,记者连续对西安市多家楼盘进行走访时发现,与之前销售人员笑脸相迎相比,现在很多售楼人员见到客户上门,已懒得起身。“2017年,鄠邑区的房价徘徊在4000元/平方米,现在7000元/平方米都没有房,不是不卖,是没有这么多房源了。”
根据克尔瑞研究机构发布的西安房地产市场监测数据统计,截至3月25日,西安房地产市场一共有16个项目开盘,其中有11个项目开盘即售罄。由于房源紧俏,开发商设置的购房门槛也就水涨船高:比如将首付比例提高到40%、50%,甚至要求“全款优先”。
每日经济新闻的小伙伴粉巷财经也曾报道,其在后台收到不少投诉,直指西安部分开发商深夜开盘,且只通知全款客户,大量按揭买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知房子已售罄。
西安房荒>>
楼盘销售人员称都是西安市人买走了
都是西安市的,因为限购,外地人想购买是需要资格审核的。”在西安西部大道一处楼盘,销售人员表示,西安市户籍新政,对外地来西安落户的购房者,购房资格约束力小了很多。
她笑称,虽然夹杂着外地口音,但主要还是西安市人,你不能不让西安市人买房吧!
楼市“一房难求”,实际购房人又有多少呢?网签有多少?通过西安市购房资格审核的又有多少呢?
4月10日下午3时,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市场处,针对西安楼市今年一季度网签和成交量的问题,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数据暂不对媒体开放。
整治乱象>>
制造紧张氛围 诱使恐慌性购房 30余家开发商被约谈
3月30日,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下发通知,针对一些开发商或者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以限贷收紧、首付提高等为幌子,散布谣言、传播谣言,故意制造紧张氛围,诱使部分购房者恐慌性购房。还有个别房企变相增加附加条件,如捆绑销售车位、储藏室,迫使购房人被动接受等情况,该局明确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经纪机构要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
3月31日,该局就规范开展商品房销售活动,对30余家开发商进行约谈,并与这些企业签订承诺书。同时明确要求,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分批、拆零等方式,拖延预售申报时间或采取分幢、分层、分批的方式进行销售;对意向购房人数多于可售房源的,应采取公证摇号方式公开销售。
西安市成为继上海、长沙、南京、成都、武汉、杭州之后第7个实行摇号买房的城市。
如何安居?>>
西安出台了“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 3个月迁入人口猛增到21万
业内人士认为,新落户人口成为消化西安楼市的一股重要力量。自2017年3月以来,西安为了实现“抢人”目标,户籍政策不断升级,先是出台了“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后又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今年以来,西安已经3次调整落户政策。1月份时简化程序与所需材料成为重点,将学历落户、人才落户的审批权、制证权下放到第一线,所有个人落户申请均可在户籍窗口进行“一站式”办理,当场办结;2月份新增随迁政策,未来可一人落户、直系亲属举家随迁。
从今年1月至3月25日,2018年开年仅3个月时间,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21万人,几乎接近去年全年迁入人口25万人的总量。
按照西安的限购政策,获得了户口等于直接拿到了购房资格。21万迁入人口,就是21万套潜在的购房需求,更何况这一数字还在增加。
如何解局>>
需加强管与罚 建议商品房摇号
3月30日,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开发商,对意向购房人数多于可售房源的,应采取公证摇号方式公开销售,由公证机构全程监督,严禁内部预留房源或设置全款优先选房等限制性条件。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长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获悉,位于西安市韦曲街办的某楼盘,应该是西安市买房新政后第一个摇号的商品房项目。
据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介绍,3月29日,该公司拿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第二天(3月30日)西安市房管局出台新的政策,于是对3月31日销售模式进行了及时调整和对接。按照要求,该公司在公证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监督见证下,通知300多位意向客户全部到场,对这批推出的128套房源公开摇号。中签者有全款,有按揭,有公积金贷款,也有商业组合贷等多种形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