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历经60余年,福建古田县这项机制在“巡、问、议、干”中不断焕新
来源:人民网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5-09-04 | 79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晨的古田乡间,巡村干部踏着露水走进农家院落;夜幕下的村民广场,干群围坐共商村务事。这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晨巡晚议”机制的日常图景。从上世纪50年代凤埔乡苏墩村的探索起步,这项以“清晨巡村入户、晚间聚民议事”为核心的制度,历经60余年传承创新,已成为古田县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如今,通过深化机制建设,“晨巡晚议”在“巡、问、议、干”中不断焕发新活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巡出干部好作风: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

凤埔乡峦龙村党支部书记周丽玲入户记录群众需求。周东海摄

凤埔乡峦龙村党支部书记周丽玲入户记录群众需求。周东海摄

“干部脚沾泥,群众心更暖。”这是古田县群众对“晨巡”干部的真切感受。在吉巷乡奎楼村,包村领导林敏睿的一次例行晨巡,让五保户老奶奶免于危房风险。那天,林敏睿推开老人家门,发现经大雨冲刷的墙体已明显开裂,随时可能坍塌。林敏睿当即拍板,和村“两委”一起将老人转移到村委会临时安置,同步联系其子女商议后续方案,并协调办理农房保险理赔。

这样的场景在古田县并非个例。吉巷乡渭洋村包村领导姚礼芳在晨巡中接到村民反映:新建排洪沟阻断了农田灌溉管道,眼看秧苗要缺水。他当天就组织村干部、施工方现场勘察,次日全程监督改修,让水流重新汇入农田。“上午反映,中午就动工,这效率没的说!”村民陈大爷竖着大拇指说。

水口镇则将“晨巡”延伸至项目一线,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一线工作法破解民生难题。在城乡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施工期间,镇领导班子带领施工方、设计方组成“联巡联议”队伍,逐村排查群众诉求。嵩溪村村民反映家门口路面被施工损坏,巡队当即协调施工方承诺修复并顺带整治周边沟渠;水口社区居民提出排污管道设计过细,技术人员现场敲定更换直径30公分管道的方案。“干部在工地办公,问题不隔夜!”村民们的认可道出了作风转变的实效。水口镇还将晨巡与安全治理深度结合,镇领导班子联合派出所开展铁路护路巡线,在关键路口增设防护栏,向沿线群众宣讲安全知识,用脚步筑牢安全防线。

古田县将“晨巡”作为锤炼作风的“试金石”,推行“三必到五必查”(困难群众家庭、矛盾隐患点位、项目施工现场必到;查环境卫生、安全隐患、政策落实、设施维护、民情动态),要求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今年以来,全县通过晨巡征集意见建议4000余条,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00余件,干部作风在一次次“上门服务”中变得更实更硬。

问出群众烦心事:从“模糊感知”到“精准回应”

泮洋乡党员志愿者、杜鹃花志愿者在炭洋村化身老人“贴身翻译”,帮助老人与外地医生沟通。朱沁怡摄

泮洋乡党员志愿者、杜鹃花志愿者在炭洋村化身老人“贴身翻译”,帮助老人与外地医生沟通。朱沁怡摄

“以前是群众有苦说不出,现在是干部追着问难处。”泮洋乡上洋村周奶奶的经历,道出了“晨巡晚议”对民生诉求的精准捕捉。晨巡干部发现一些独居的老人早餐常是“冷粥配咸菜”后,当晚就召开“晚议”会,结合“党支部领办+居家养老”模式,动员老人加入孝老食堂吃饭,敲定由党员志愿者为一些不方便走动的老人提供“一对一”的送餐服务。如今,每天热腾腾的饭菜准时送到家,周奶奶说:“党支部像亲人一样贴心!”

在大桥瑞岩村,一位80岁老人的“五保难题”更是“晨巡晚议”精准解困的生动注脚。老人户籍挂靠原配偶户下,虽法院判决无赡养义务,却因不符合“单人户”条件无法享受五保政策。晨巡干部发现后,当晚启动“晚议”机制,镇村联动民政、公安开辟绿色通道,一周内就将老人户籍迁至村委会集体户,办妥五保补助。“政策终于落到了心坎上!”老人激动地说。

从独居老人的“吃饭难”到特殊群体的“政策享”,古田县通过“晨巡”细致倾听、“晚议”快速响应,让群众的“烦心事”有了“及时解”。今年以来,全县通过该机制解决养老、医疗、户籍等民生难题14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5%。

议出治理凝聚力:从“各自为战”到“干群同心”

泮洋乡党员志愿者、杜鹃花志愿者前往后路村为独居老人打扫庭院。陈璐摄

泮洋乡党员志愿者、杜鹃花志愿者前往后路村为独居老人打扫庭院。陈璐摄

“议事厅里灯光亮,群众心里暖洋洋。”凤埔乡苏墩村凤冲自然村的夜晚,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7位议事团成员与村民围坐小广场,你一言我一语商议村务。苏墩村创新推行“片区一本账”和“当日汇总—分类交办—跟踪督办”闭环机制,将3个片区的23名巡村干部变成“民情雷达”,再通过“晚议”凝聚共识。今年,正是通过这“接地气”的晚议平台,成功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灯修缮建设、道路水毁修缮等5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

黄田镇大金翼片区则通过“联巡联议”打破地域壁垒。针对“网箱清退后养殖户转产难”“渡船运维成本高”等跨村难题,片区先锋团每周联合晨巡,晚间召集县镇村三级干部共商对策,最终争取到转产培训资金、落实渡船补贴,让12户养殖户顺利转型。“以前各村各管一段,现在抱团议事,再难的坎都能迈过去。”双坑村养殖户林师傅说。

从村内小事到跨域难题,“晚议”平台让干群从“背对背”变为“面对面”,今年全县设立了320多个议事点,通过“晚议”推动260余个民生项目落地,基层治理凝聚力显著增强。

干出发展新成效:从“守旧求稳”到“创新突破”

杉洋镇宝桥村包村领导阮永斌和乡贤林光耀查看“稻药轮作”种植情况。张家豪摄

杉洋镇宝桥村包村领导阮永斌和乡贤林光耀查看“稻药轮作”种植情况。张家豪摄

“一颗柿子富了一个村!”城东街道利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寿敬的话,道出了“晨巡晚议”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利洋村,通过晨巡收集村民对水果产业的建议,在晚议中确定主打“炮弹柿”,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化销售”模式。如今,“炮弹柿”从“五六毛没人要”涨到“五六块抢着买”,村集体收入从不足3万元跃升至53万元,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杉洋镇的“稻药轮作”项目则让千亩土地焕发新生。乡贤林光耀返乡创业时卡在土地流转环节,镇干部晨巡得知后,通过“晚议”确定“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方案,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还协调低息贷款、技术支持。“水稻亩产预计1500斤,秋收后种中药材,土地不‘闲’了,村民务工每天能赚200元!”林光耀笑着说。

从特色种植到乡村旅游,古田县用“晨巡晚议”找准发展方向,今年已推动60余个产业项目落地,带动3200余名村民增收,增加村财收入150余万元,真正把“议事成果”变成了“发展实效”。

从凤埔乡苏墩村的第一缕晨巡阳光,到全县290个行政村(社区)的万家灯火,“晨巡晚议”在古田县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始终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

为持续推动“晨巡晚议”工作机制落地见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日前,古田县委组织部召开“互学互促”活动暨现场会,观摩吉巷乡高坑村以片区联合体运作模式,通过整合联建村人力,以“晨巡晚议”为抓手,合力攻坚中国食用菌数智科创城项目安征迁工作,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大桥镇钱厝村聚焦“弱势群体”,借助“晨巡晚议”滚动实施民生实事,同时探索共富路径,成立钱潘片区联合体,抱团建设文旅研学基地,带动村民、村财双增收。

如今,这项机制正以更实的作风、更暖的服务、更强的合力、更优的成效,推动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为新时代基层善治写下生动注脚。(姚晓春 周丽斌)

(责编:江苇杭、刘卿)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