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车网互动横跨汽车制造、电力、通信等多个行业,但当前标准体系存在显著空白。例如,车网互动功能尚未纳入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强制标准,电力并网与计量规则也未充分考虑双向充放电需求。行业间标准制定进程不同步,导致技术兼容性差、应用场景受限。
特来电副总裁龚成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持续推动车网互动还需要破解四大方面的难题:一是转供电场景的独立计量问题,推动表后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扩大参与范围;二是政策、标准、市场的完善,推动车网互动迈向规模化、规范化、商业化;三是研究新型主体与电网交互的信息通道,实现海量分布式资源安全、高效接入电网;四是营造良好的车网互动氛围,提高车主的参与意愿,推动车网互动可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进入新阶段。未来,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模式探索三管齐下,有望构建“车—桩—网”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业内看来,预计到2030年,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将基本建成,市场机制趋于完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双向调节资源。届时,每一辆电动车都成为电网的“神经末梢”,每一次充放电都参与能源价值分配,这将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