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将乐县,在邱彩立家的庭院,看见复古擂茶器具陈列其中,游客可现场品鉴地道擂茶,也可沉浸式体验传统制作工艺;走进孙桂英家的庭院,“一山一水一池一木”布局映入眼帘,自然风光与人居环境相融相合;在“常文菌菇”庭院,只见竹荪、红菇、茶树菇等菌菇干制品琳琅满目,游客挑选时爱不释手……
在创建美丽庭院过程中,将乐依托本土特色产业,融入农耕文化、家风文化、传统文化等元素,打造内外兼修的庭院风景,把“小盆景”变成了“大风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乡村建设,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机械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应尊重规律,注重保护,体现特色,彰显个性。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面对千差万别的村庄实际,福建分门别类,对症施策:5494个集聚提升中心村庄,应进一步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3908个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纳入城镇建设统筹安排;4255个保护开发特色村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220个搬迁撤并衰退村庄,限制新建、扩建活动;590个待定类村庄,在未明晰具体分类前,暂不安排重点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已有4459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到2023年可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乡土文化,需要传承。福建将独特的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等“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特色文化赋能乡村建设。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名镇名村42个、省级名镇名村121个,中国传统村落229个、省级传统村落503个。
乡村建设,要建也要管。福建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一体谋划、一同实施,探索农村公厕管护、村庄保洁、垃圾转运、污水处理整体打包市场化运营管理。
“再也看不到‘垃圾放田边、下雨全冲走’的景象了。”包敏惠是闽清县上莲乡垃圾分类专业队伍的一员。2019年开始,乡里试水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把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公厕管护等统一打包,让企业当“运动员”,政府做“裁判员”。中标企业每月服务费与考核得分挂钩。今年年底,福州全市农村环卫打包市场化率将达到70%。
(责编:吴舟、陈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