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作为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实践者,我认真把握和执行文物保护法规,努力实践,有步骤、有计划推进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感到振奋和鼓舞。”单霁翔说。
15年时间里,单霁翔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共提交了240件提案,每一件都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实现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忠诚
翻看单霁翔的简历不难发现,他的大部分工作都与文物保护相关。
因此,当记者问起改革开放40年来文物保护工作的变迁时,单霁翔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一个个保护项目、一张张成绩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珍爱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文化遗产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开始启动,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推进,乡土建筑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线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实施。
“如果举点老百姓看得见的例子也有很多。”单霁翔笑着说。
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开始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圆满完成了事关国计民生的三峡工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南海Ⅰ号”等沉船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文物外事工作亮点不断;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稳步展开,一批国家重点博物馆相继落成,初步形成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
“喜人的局面远远不止于此。”单霁翔接着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承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会议、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陆续形成《苏州宣言》《西安宣言》《绍兴共识》《北京文件》《城市文化北京宣言》等国际文件,这是第一批在我国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文件,表明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句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其实,这些喜人局面的出现,也有单霁翔的一份力量——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单霁翔,在15年时间里共提交了240件提案。
“在政协提案中,我集中精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工作以及面临的重大问题,我苛求自己要绝对执着和专一,每一件都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实现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忠诚。”单霁翔说。
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单霁翔提交了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对“文化遗产日”作出明确规定。
谈起提交这份提案的初衷,单霁翔说,我国是世界上保存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呼吁设立“文化遗产日”,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施。2005年,我国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着城市化浪潮的巨大挑战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提案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这是彰显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促进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的重要举措。
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2005年年底,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如今,文化遗产日逐步成为广大民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传承中华文明的共同节日。政府出台政策、投入经费,专家学者普查调研、奔走呼吁,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正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类似这样的提案还有不少:全国文物普查、落实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资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首钢工业遗产保护;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工程、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遗址保护工程;关于国家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国民族博物馆建设、民办博物馆建设;关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当一件件提案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得以落实,单霁翔总会感到十分兴奋,“这是我所能够得到的最高肯定”。
单霁翔深有感触地说,进入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文化的力量和价值越来越为全社会广泛认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给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全社会已广泛认识到,维护文化遗产的尊严,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就是守护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文化的传承需要国家主动作为、文化单位积极行动、人民群众广泛实践。”单霁翔说。
在故宫博物院遭遇“十重门”时,单霁翔临危受命担任院长。他把自己定位为“故宫的看门人”,并承诺“守护一座有尊严的故宫”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