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 我们长大了"
672名曾在安康家园生活的地震孤困孩子十年之后将再聚首
4月13日,休假回到安康家园的陈一文见到胡园长给他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放学回家孩子的手受伤了,"刘玉妈妈"给孩子检查伤情。
安康家园孩子们的寝室墙壁上写满了各种励志的话。
[开栏语]
穿过时间的藤蔓,我们再相聚。
2018年惊蛰,春和景明,一封邀请函从成都双流一隅悄然发出,就像风中的蒲公英一样,迎风飞扬,将"我们长大了,十年之后再相聚"的信号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将再聚首时间定格在了"2018年5月9日"。
这是一位父亲的心愿,他期盼着在这个日子与他悉心照料过的672个儿女的一次重逢。
十年前,命运让他们交汇在这里,一个叫胡源忠的男人在成都双流与大家一起,亲手建立起了这个大家庭--双流安康家园。而后,这个家园从山东日照安康家园接回四川汉、回、羌、藏、土家等5个民族,共计672名震区孤困儿童。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从陌生到熟悉,从稚嫩到成熟,从孤独到快乐;漫漫十年路,对抗着命运的旅程,有你,有我,还有安康爸爸与安康妈妈,是爱汇聚成光线,照亮了最终留下来的672名地震孤困儿童成长的风景。
十年后,时间的藤蔓上已开出了鲜花:当初只有3岁的孩子,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当初的青春少年,通过学习与磨砺,有的当兵,有的创业,有的考上了名校研究生,有的靠双手劳动养活自己……
请回家,这是父亲对游子的呼唤;我要回家,这是游子对父亲的回应。
从今天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将从成都双流安康家园、从北京、从上海……从672名孩子的所在地,全程记录他们回家的旅程,再次见证这672名地震孤困儿童走过的路;在欢笑与泪水中见证他们十年后的这次重聚。
成都双流,安康家园的一方小院里,花开正盛。世事变迁,对这个为了"5·12"汶川大地震震区孤困儿童而诞生的家园而言,时间的力量,举重若轻。
曾经,这里聚集672个震区的孩子,入园时,他们最大的19岁,最小的仅4岁。地震前,他们有的是小镇富裕人家的孩子,有的是光脚奔跑在田埂上的"淘气蛋",还有的已经开始分担家务,照顾弟妹。
地震后,他们的命运,交汇在安康家园。彼时,对这群失去亲人,或本就无依的孩子而言,向前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新家,他们有了"安康妈妈""安康爸爸",有了肝胆相照的姐妹兄弟。生活归于平静,带着或深或浅的伤痕,他们读书、升学、离开,成为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大人"。
3月惊蛰,春和景明,一封呼唤相聚的邀请函,再次将这672名孩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在邀请函中,那些被照片定格的瞬间在呼唤:孩子们回家看看吧。
" 爸爸"的呼唤
" 今年5月9日回家,孩子们"
对于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而言,从邀请函发出去的那天开始,期盼--就成为他最近生活的关键词,"想娃儿些都回来。"
这是4月的一个午后,坐在阳光明媚的小院里,胡源忠声音洪亮,笑声爽朗。从部队转业前,他曾任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擒敌术教练,也曾执教女子特警队多年。在安康家园的孩子手机里,他是"胡爸爸"、"胡园长叔叔",是安康家园的大家长。
" 我是2009年7月来的这里,一直待到现在。"如今,胡源忠能清楚回忆起这里的每一个节点和故事。
十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倡议下,由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资,专为四川震区孤困儿童建设的安康家园在日照市诞生。到2008年5月底,安康家园共接收震区孤困儿童712名。第一年,他们大多数在日照安康家园学习生活。
2009年,双流新建的安康家园落成,生活在日照安康家园的学生全部被转移到双流。到当年7月30日,除高中已毕业或已找到父母的孩子外,双流安康家园共接收灾区余下孤困儿童672名。
在这里,孩子们被分别安置在各个小学、中学读书,而安康家园,就是他们在成都的家。
时间向前,孩子们在长大。如今的安康家园,大多数时候都是静默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目前只余48名孤困儿童,其中最小的已是初中生,还有20名普高学生和23名职高学生。
" 今年是地震后十年,我们这些安康人,想这些孩子们。"在胡源忠建立的微信群里,有越来越多的安康家园孩子加入,"今年5月9日回家,孩子们!"这位"胡园长爸爸",一遍遍邀请着。
一张大合照
这是672名地震孤困孩子的家
初到安康家园的人,如果要为一件事感到触动的话,那就是笑容。
在这里,孩子们的合照被放大到一面墙那么大,照片中,有换牙的男生俏皮地遮住脸,也有女孩面对着镜头大方比"V",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今年24岁的顺欢离开安康家园4年了,她喜欢亮色,笑起来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缝。
顺欢是当年被送到日照安康家园的孩子之一,"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但完全没心情关注周围风景,不想说话。"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