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央深改委首次会议 瞄准百万亿元规模“灰犀牛”
来源: | 作者:zfys6666 | 发布时间: 2018-04-01 | 864 次浏览 | 分享到:

所以,我们到底需要一套怎样的监管系统,去防范这头灰犀牛?

监管

这次深改委会议直接指出,要摁住牛头,"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办法就是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补齐监管短板。

一般来说,提及金融监管,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货币政策、汇率管理这类,其实这就只是我们常说的"微观审慎监管";那么,何为"宏观审慎监管"呢?

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微观领域之外,管控一些更大层面的东西,比如,防范不同机构间的风险共振与转移,强化监管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管理就已经成为国际监管的大趋势了。2009年,中国央行就曾明确指出,将宏观审慎管理纳入宏观调控框架。

那么,功能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又是指什么呢?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曾专文讲过。简单来说,机构监管,就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风险管控和市场退出机制等进行监管;

功能监管,就是一个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负责监管一批具有相似功能、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业务。它的重点是金融机构所从事的监管,而不是机构本身。比如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可能提供相关金融服务,那么,无论提供服务的机构是谁,银行业监管部门都对这类业务进行监管;

行为监管,则是针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的行为的监管。它涉及的监督管理,可能包括禁止误导销售及欺诈行为、充分信息披露、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等。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