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党委与中国食品报社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 北京朝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韩雪调研走访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朝阳区工商联举办“聚势赋能 链通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交流活动
  • 第五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光电信息专项赛总决赛在绍兴柯桥举行。
  • 首届留学报国论坛在榕举行
  • 北京市来广营地区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前往来广营老人乐园开展慰问活动
  •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东湖街道商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叶青大厦举行
  •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与望京街道开展专题座谈
从“千万工程”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世界回响
来源:新华社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18-12-29 | 10401 次浏览 | 分享到:

  “会烂垃圾”箱绿色,上面写着:骨髓内脏、菜梗菜叶、果皮、果核……

  “不会烂垃圾”箱灰色,上面写着:玻璃、牛奶盒、金属、塑料……

  垃圾箱上还竖起牌子,联系党员、农户名、编号均一清二楚。

  几名年轻人行走在浙江省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10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类似的分类垃圾箱,在不少浙江农村里随处可见。如今,谁要乱扔垃圾,村民们自己首先不干。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名外来游人进到一个村子,边吃甘蔗边吐皮,一位村里老爷爷就在后面跟着扫。

  农村垃圾处理,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在具体实践中是很难破解的一个难题。

  浙江农村垃圾分类经历了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过程:村干部带头,和每个村民结对子共同做好源头分类;探索会烂的垃圾镇里处理、不会烂的垃圾集中到县里处理等因地制宜的处理模式;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不遵守的开出罚单;探索资源循环利用,让村民尝到垃圾回收的好处……

  “千万工程”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贯穿着群众视角。

  “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记挂在心上,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还关心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等。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指引着浙江乡村巨变,指引着中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农村在“千万工程”指引下成为先行先试者。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村民进行鱼灯表演(2017年2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浙江乡村创业,看到了“美丽经济”的巨大潜力;

  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参与到村子未来的规划,因为“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和自己的生命有关”;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挖掘村子的文化优势,展现人无我有的一面;

  ……

  环境做文章,群众是主体,发展是根本。

  2017年,浙江森林覆盖率61.17%创历年新高;城乡居民收入比2.05,全国各省份最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91.6%……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浙江安吉县鲁家村和陕西礼泉县袁家村,从地理位置看,两村一南一北,却结成了兄弟村。

  鲁家村在乡村规划、环境整治、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等方面特色突出,袁家村主动提出两个村子结对取经、共促发展。

  “下一步我们牵头打造‘百村联盟’,将全国各地具有相同乡村理念、经营模式的村拉进联盟,共同发展进步。”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说。

  “千万工程”启动于自然禀赋较好、经济基础较强的浙江,但内核是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这也意味着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为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一条生态新路更加清晰,长期不懈坚持下去、一代一代抓出成效,良好生态环境就会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俯瞰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3月2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三)世界回响

  “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潺潺流水清可见底,赢得了激励与行动类别奖项。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地球卫士奖”颁奖时对“千万工程”的评价。

  而就在一年前,2017年12月,同样的场合,同样的“地球卫士奖”,获奖的是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

  连续两年获奖,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中国担当。

  在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看来,中国行动回答的正是全球性挑战和课题——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众健康三赢?

  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景区的电动游船行驶在湖区的水面上(8月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今年4月,索尔海姆来到浙江,走进一个个环境优美的乡村,看到了一张张过去的乡村被污染的照片。面对巨变,他感慨地说,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热   点      
更多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