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一直亲自抓“千万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每年都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此后,这也成为浙江历届省委每年雷打不动的惯例。
2003至2007年突出示范引领,在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
2008至2012年突出整体推进,主抓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
2013年以来突出深化提升,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村民将初分初拣的垃圾投入家门口的分类收集桶(10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千万工程”一路走来,浙江农村发展思路发生了转变,村居面貌发生了质变,村民们的习惯发生了巨变,“美丽转身”的故事俯拾皆是:
曾经的“水晶之都”——浙江浦江县,家家户户建水晶作坊,很多村里的河水因为浸入水晶打磨的粉末变成了白色,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倒数第一。
“污染河流、毁坏家园,哪怕金碗也要把它砸了!”
浦江县掀起一场水晶产业整治雷霆行动,终于摘掉了“全省最脏县”的黑帽子,河水越来越清,鱼也越来越多。
曾经的“生猪大县”——浙江海盐县,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境内河道众多却污染遍布,不少村子里“奔驰宝马狂奔在猪粪堆里”。
当地发动“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引导养殖户走上转产转业、绿色发展之路,江南水乡重现生机。
……
不走容易的路,要走正确的路。
突出高质量,打造升级版。进入新时代,“千万工程”进一步丰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涵外延,更加注重乡村特色、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宜居宜业,让乡村不仅干净美丽,而且充满温度、各具韵味、富有活力。
15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为浙江农村地区转型发展蹚出一条新路。2017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同比增长9.1%,是全国13432元的1.86倍,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对于“千万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在心。“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2015年5月,他在浙江调研时说。
9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在美国纽约举行,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鲁家村村民裘丽琴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 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二)生态变革
走进浙江德清县,城与乡在这里握手。
车行其中,城市与乡村的界线已经模糊,西部翠竹茂林、山青水净;中部田园小城、宜业宜居;东部古镇悠悠、传唱千年……
一座现代化的地理信息小镇短短3年从无到有,聚起237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优美宜居的环境与现代化的产业相得益彰。
有面子,更有里子。从打破城乡迁徙的户籍障碍,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赋予乡村要素以市场价值,实现的是人、财、物在城乡之间自由涌流,改变的是传统城乡工农关系。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观察这种城乡关系的变迁,越发耐人寻味。
“40年来,浙江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乡村形态功能不断演变。”
顾益康,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亲历“千万工程”的启动及实施。在他看来,这一工程成为乡村巨变的催化剂和引领器——
乡村裂变,农业集体化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浙江部分村民先富起来,但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也逐渐积累;
乡村蝶变,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渐显弥合之势;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38岁的村民钱迪红在照料兰花(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乡村聚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时代和生态文明新时代,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乡村生态、人文优势凸显,发展资源要素开始向乡村回流。
浙江乡村走过的路,也折射着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
“回顾起来,‘千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是从抓农村环境入手,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指引方向。”顾益康说。
沿着“千万工程”的路子走到现在,浙江不少城乡发展正迈向“3.0版本”:从乡村生态修复、旅游业兴起,到资源要素回流、乡村全面复活,再到城乡产业互补、乡村优势渐显……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细,“千万工程”由此散发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