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改革开放纪实
新华社记者
对历史最郑重的纪念,是再创辉煌。
对人民最真挚的承诺,是不懈奋斗。
当改变中国历史和亿万人民命运的改革开放走到新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再启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壮阔征程。
旗帜高扬 风正帆悬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第一站来到深圳前海。
面对这片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炮”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时隔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广东考察,庄严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拓宽时空的视野,才能看清抉择的关键。
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
向内看,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势在必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
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地区冲突频发,极端主义威胁蔓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的国际竞争形势逼人,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捧杀唱衰中国的论调此起彼伏。
在创造了“中国崛起”的世界奇迹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正在成为阻碍改革开放步伐的“绊脚石”,利益固化藩篱更是频频触动社会稳定发展的“警报器”。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创造历史自当弘毅,习近平总书记向海内外释放出改革再出发的强烈信号。
人们纷纷认为,这既是对波澜壮阔改革史的回顾致意,更是对新形势下继续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宣示。
“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这样表示。
历史性的会议,作出旗帜鲜明和全面系统的决定。
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公立医院……参加文件起草和政策论证的很多党政要员、专家学者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拍板,很多议论多年、裹足不前的深层次改革破冰启动。
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加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014年2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坦言:“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改革难字当头,更需敢字当先。
这是高亢激扬的出征号令——
明确当前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立场坚定、思路清晰,不讲模棱两可的话,不做遮遮掩掩的事。
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开放思维……从经验教训着眼,习近平总书记谋全局、图善治,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是史无前例的观念革新——
从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到明确“五位一体”加党建的体制改革分目标,从改革的四梁八柱构建完善到任务书、时间表、责任制逐项明确……
不提抽象空洞的概念,不讲大而化之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
这是触及骨髓的深刻调整——
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以“为千秋万代计”的视野,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开展中央环保督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
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大举世瞩目。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这个职能更加全面、机构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定、组织更加健全的专门机构,熔铸统揽改革开放的坚强中枢,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
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打破思维定式、冲出观念束缚的坚强意志无比坚定,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见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渐入佳境。
俄罗斯的“中国通”波列瓦诺夫院士说,今日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领导人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保持中国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延续不断,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更有活力,志向更加高远的中国。
全面推进 再展宏图
滚滚车流穿越港珠澳大桥,气势如虹、引人惊叹。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一个连接两个特别行政区、三个关税区的大桥,不仅要完成桥体跨度上的极限挑战,更要解决口岸设置、投融资安排、通航与锚地、中华白海豚保护等一系列全新课题。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项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正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写照。
2012年12月31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7个月后,荆楚盛夏,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作出更为深思熟虑的论断:“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6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闯关夺隘、纵深推进,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正是关键一环。
改革进入新阶段,再启新局的动力何来?
投石问路、逆水行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要始终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
2014年4月,中国经济遭遇“倒春寒”的消息伴着质疑的杂音传入中南海。
纵观全球,世界经济仍在动荡调整;审视国内,“三期叠加”加剧下行压力。是延缓改革步伐还是推迟转型升级目标?
当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出发,首次提出“新常态”的重大论断。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今年以来,仪征市纪委监委围绕建章立制、纪律约束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持续锻造监督执纪“铁军”。 近日,仪征市纪委监委针对纪检监察员开展了一堂信息宣传工作业务培训课。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不少今年新转隶的【详细】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7-17
2025-07-17
2025-07-17
2025-06-30
2025-04-24
2025-03-19
2025-02-07
2025-02-07
2024-12-30
全力打造“国鱼品牌” “宁德大黄鱼”北京推介周在北京福建大厦举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1-24
2024-11-24
2024-09-28
2024-09-28
2024-09-18
百姓生活网法制中国频道讯(记者 励群 杨国锋)近日,记者慕名随朋友来到了声名远扬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史秉才的家——唐山乐亭县汤河镇史庄村“史家大院”。见到了这位幽默且善于言谈的66岁老者史秉才。 “家庭纠【详细】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02
2025-08-02
2025-08-02
"大家好,我叫李丽(利)娟,因为我生活的大起大落,让我拥有了64个孩子。" 2014年11月,站在北京卫视一档节目的舞台中央,河北武安人李利娟在讲她和她创办的爱心村故事。讲到动情处,观众、嘉宾纷纷落泪,只有嘉宾乐嘉问了一句,"妈妈,您养这么多孩子的收【详细】
2025-08-17
2025-08-02
2025-07-22
2025-07-17
2025-06-30
2025-06-30
范曾,开创“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其书法作品多以记录文化研究所得,书法作品以端正为品质,很少看见其书法写的龙飞凤舞,多数作品以楷书结本,集使用与品位意境并存的书法作品。 【详细】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对于日系车型,除了有一些民族情节意外,从一个客观角度来说的话,日系的车辆还算不错,从销量上可以看出来,今天萌猫小姐姐就给大家介绍一款日产SUV车型吧,如果想购买SUV车型的话,可以看看文章多一点了解哦!他就是日产劲客! 首先来说,它的外观使用【详细】
2025-08-17
2025-08-17
2025-07-17
2025-03-19
2025-02-07
2025-02-07
本报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贺勇)交通行业是减污降碳的重点领域,北京市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车辆“油换电”,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近年来,北京市构建了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详细】
2025-08-17
2025-08-17
2025-07-17
2025-03-19
2025-02-07
2024-12-3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