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厝的飞檐翘角遇见仙人掌的蓬勃生机,当青石板路串起红色记忆与袅袅炊烟……福州市连江县东湖镇岩下村这座在岁月中“优雅转身”的传统村落,正以其独特的融合之美静候更多人来访,读懂它的美。
岩下村留耕堂
岩下,历史上隶属名闻乡贤义里。岩下之名,源于王审知入闽后,其中一支王氏族人来此,见这里四面环山、石头又多,遂筑茅岩下,繁衍生息,聚成村落。因村落建在山下山、石,即岩字也,故取名“岩下”。岩下村历史文化深厚,是福建省级定点革命老区基点村、福建省传统村落,村内留耕堂、举人厝、敦厝被列为连江历史建筑。
秋日晴朗,踏入岩下村“镇村之宝”——留耕堂,迎面是气势恢宏的门楼,精美的木雕窗棂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走进内部,龙跃门、美人靠、书院挡墙、门窗木雕、石臼石磨依次入眼,共同构筑出一个充满历史温度的古厝。
据记载,留耕堂由王光天、王光祖兄弟于1766年合力修建,为土木双层结构,三座相连,坐东北朝西南。整座建筑占地达1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380平方米,在清末被誉为著名的“十二扇(门)大宅”,是连江县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的清朝古民居。其名“留耕”,取自“官家不如农家好,早去暮归转回家”之意,寄托着先人不忘农耕本心、归家守静的淳朴愿望。
留耕堂内的房间改造为知青文化展示馆
然而,岁月流转,这座曾经辉煌的大宅也曾一度走向衰败,门庭冷落。“为了让留耕堂重获新生,从2000年起,村民和乡贤群策群力,多次集资修缮。”岩下村原村委主任王细珠回忆道,“从最初清理堆积多年的禽畜粪便,到筹集60万元解决漏水、白蚁和结构老化等致命问题,再到修复濒临倒塌的房间、改造电网,我们花了20多年的时间。”
修缮的是建筑,唤醒的却是记忆。随着留耕堂主体结构的稳固,岩下村丰厚的人文底蕴也找到了最佳的承载空间。岩下村是连江重要知青点,先后有80余名知青在此上山下乡,同时,这里也承载着历史悠久的青红酒文化。“去年我们又筹集了45万元,将留耕堂内倒塌的房间改造为岩下村历史文化展馆、知青文化展示馆以及青红酒展示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岩下村的故事。”王细珠说。
留耕堂迎来研学游队伍
如今,留耕堂不仅是岩下村的文化地标,更成为重要的研学基地,自修缮开放以来已吸引大量游客与学生前来,在一砖一瓦间触摸历史的温度。
走出留耕堂,岩下村的魅力仍在延展。这个古老的村庄,正以多元的文化与产业为笔,绘制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
村道旁种着仙人掌
村道旁,一片片仙人掌郁郁葱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突破传统农业收入不稳的瓶颈,岩下村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路径,引进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种植项目,打造出集种植与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据了解,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原产于墨西哥,1997年由我国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引进。这看似寻常的仙人掌,在岩下村却被点化成真正的“宝藏植物”。它不仅可观赏、可食用,更被深度开发为饮品、鱼丸等特色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一产业为村民创造了“不离乡、不离土”的就业机会——农闲时节,许多村民通过参与仙人掌的种植养护,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
连江县将系统整合人文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除此之外,岩下村还蕴藏着农耕记忆、红色故事与自然风光等多重资源。“下一步,我们将系统整合这些人文资源,以古厝为骨架,以历史与红色文化为灵魂,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岩下村村委副主任王义平表示,他们希望让游客不仅看到风景,更能听见故事、记住乡愁,让文化真正反哺乡村。
村民在树下闲坐
沿青石板路往村中走去,两旁屋舍整齐,道路洁净安宁。秋日午后,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树下,沐着暖阳,闲话家常,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活图景。(文/图 林巧倩)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今年以来,仪征市纪委监委围绕建章立制、纪律约束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持续锻造监督执纪“铁军”。 近日,仪征市纪委监委针对纪检监察员开展了一堂信息宣传工作业务培训课。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不少今年新转隶的【详细】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1
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建莆田举行
2025-10-20
2025-10-20
漳州芗城(大湾区)招商引资推介会举办 现场签约11个项目总投资
2025-10-20
2025-10-16
2025-10-16
2025-10-16
飞“黄”腾达、吉庆有“鱼”!连江深水养殖100万尾大黄鱼丰收上市
2025-10-06
坚定“向海进军、向海图强”城市发展战略 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海
2025-10-02
2025-10-02
2025-09-29
2025-09-29
2025-09-29
2025-09-27
惠爱朝阳 共筑爱心 | 北京陶瓷艺术馆携手朝阳残联开展党员爱心活
2025-09-27
聚焦银川小孔明学校:老干部考察指导 教育、科技亮点获一致好评
2025-09-25
百姓生活网法制中国频道讯(记者 励群 杨国锋)近日,记者慕名随朋友来到了声名远扬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史秉才的家——唐山乐亭县汤河镇史庄村“史家大院”。见到了这位幽默且善于言谈的66岁老者史秉才。 “家庭纠【详细】
“七五芳华再启航·侨心逐梦谱新章”为主题的厦门市侨联成立75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1
2025-10-20
2025-10-20
"大家好,我叫李丽(利)娟,因为我生活的大起大落,让我拥有了64个孩子。" 2014年11月,站在北京卫视一档节目的舞台中央,河北武安人李利娟在讲她和她创办的爱心村故事。讲到动情处,观众、嘉宾纷纷落泪,只有嘉宾乐嘉问了一句,"妈妈,您养这么多孩子的收【详细】
2025-10-23
2025-10-20
2025-10-20
2025-10-16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欧洲企业将继续深耕充满机遇与活力的中国
2025-10-16
2025-10-06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