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行员驾驶运-5飞机飞越秦岭播区,察看飞播成果。张树华 摄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官兵与当地群众密切配合装载种子。丁少轩 摄
年少时,生活在豫东农村,我喂过牛、放过牛、赶过牛,使牛犁过地、打过场、拉过粮,牛是我忠实的伙伴和我们家农耕时的主要劳动力。每逢过年,都要在牛槽上贴春联,上写“家畜兴旺”。
北京城,喜迎牛年春节的当口,与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战友前往“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路上,一幅幅红红火火的“中国牛”画像映入眼帘,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牛马年、好耕田”,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主持人左手拿着运-5飞机模型,右手拿着一个装满防风固沙植物种子的瓶子。这两样东西看似没啥关联,却因为一群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画卷。这群人,就是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39年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在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驾着被誉为“飞播利器”的国产运-5飞机,39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干着改善生态环境、助力脱贫攻坚这件事,不仅创造了人类治沙史、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也把党的好政策播撒在人民群众心坎里。他们,不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国牛”吗?
这些年,我和战友们多次走进“时代楷模”发布厅,人民空军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在这里生动展现。从红心向党、追梦筑梦、德艺双馨的文艺战士阎肃,到我军察打一体新型无人机部队的“领跑者”李浩,建功蓝天谋打赢的精英飞行员、优秀指挥员郝井文,再到助力脱贫攻坚的“飞播绿鹰”群体,我时常被他们身上透射的家国情怀和坚强意志感动着、激励着。
回想每一个泪点、每一次动容,思想感情的潮水涌在一个“牛”字上:牛忠厚、意志坚、行任重、志笃远。从人民空军一系列“时代楷模”的家国情怀说开,我想在牛年春节与战友们、朋友们分享共勉的是:新时代,我们崇尚什么样的“中国牛”?
一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出生于陕北榆林的著名作家路遥的这句名言,总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深刻的启迪。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北榆林,曾3次迫于沙害“南迁”,有国外专家曾经预言:榆林最终将被沙海吞没。
改变国外专家预言的就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从1982年开始飞播造林一直干到2014年,30多年时间治理好榆林境内的860万亩流沙。如今,榆林沙区成为陕西的粮仓和畜产品基地,230万榆林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草儿根连根,军民心连心!”从改革开放之初响应为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的号召,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积极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他们始终听党指挥、忠诚使命,39年间虽数次转隶、转战多地,仍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在广袤蓝天留下一道道听从号令、忠诚担当的绿色航迹,在祖国大地耕出一片片生态屏障。
“飞播是个良心活儿,不是将种子从飞机上随意撒下来那么简单!”飞行员高鹏说,你飞的每一个架次,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保证每一粒种子能都落到有效位置。
58岁的张建刚是高鹏的师傅,连续36年执行飞播任务,是全团飞播时间最长的飞行人员。在“时代楷模”发布厅,面临退休的张建刚和高鹏相拥而泣,他的一番大白话折射出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青春意味着什么?绿了青山白了头。感谢蓝天,给了我可以翱翔的机会;感谢大地,给了我可以点缀它的平台。大地绿了,黄沙少了,群众富了,就是我的青春价值。
军队参与脱贫攻坚,传播的是党中央的声音,践行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记得“时代楷模”阎肃老前辈生前的故事吗?2015年9月,就在生病住院前,他还饱含深情地写出两首追梦之歌,一首是《全心全意》,讴歌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另一首《风花雪月》,是献给改革强军伟大事业的时代强音。阎老生前常说,“党的文艺战士要一心一意跟党走,不能跟着感觉走。”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有人在追问: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无论走多远,新时代的我们,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
二
“九牛爬坡,个个出力”,说的是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团队制胜。“时代楷模”发布厅里,一大队大队长辛嘉乘讲述的“爬坡”故事让人动容。
2014年6月,辛嘉乘和飞行教员李铜在陕西秦岭地区执行山谷飞播任务。在飞最后一个播段时,前后都是山,速度过快,飞机就会撞上山体;速度过慢,飞机达不到拉升的高度,也会撞上山体。“稳着飞!”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飞机贴着山峰“爬”了过去,成功化解险情,并将375公斤种子准确地播撒在预定区域。
地处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年降雨量不足150毫米,国际学术界曾断言: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不适宜飞播。一大队受领任务后,与地方有关部门携手展开试验,飞多高、用什么种子、播的密度,一个一个架次地飞,一个一个环节地试,经过8年连续探索,终于取得一整套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军地合力走出以“适地、适时、适种、适量、封禁”为主要特征的飞播治沙之路。
“独行快,众行远!”这是“时代楷模”郝井文担任空军航空兵旅长时的口头禅。他带兵带虎气,敢把年轻飞行员推向战训前线的风口浪尖,练胆魄、练本领;他用人用刀尖,钻打仗、会打仗的年轻人竞相胜出;他不让一个人掉队,补齐每一块短板,让团队每一名成员都变成战斗力的尖子。空军实战化“五大品牌”比武场上,他带出16人次“金头盔”“金飞镖”,居全空军之首,“矢志打赢先锋飞行员”王立、“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王磊等新生代“空天勇士”层出不穷,全旅飞行员100%保持最低气象条件起降水平,100%具备低空超低空突防突击能力……郝井文和他的战友印证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决胜价值,开拓出一片“智者的天空”。
“九牛爬坡”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每头“牛”都知道自己的位置、都知道该往哪个坡爬。具体到我们工作实践中,就是科学谋划、提升战略、真抓实干,就是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团结协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方位,汇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我们中国一定行。负重前行的“中国牛”,将会耕耘出更加绚丽的“中国红”。
三
有人说,拓荒牛精神代表了深圳特区第一代建设者的拼搏进取和开拓勤勉。一位深圳媒体人听了一大队“首战太子山”的故事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飞播绿鹰”,也是“拓荒牛”。
那是1982年5月2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太子山下,天色阴沉。简易的土机场跑道边,聚拢了大量群众——听说要用飞机种树,许多老百姓前来围观。“飞机播种,只有保持50米左右的飞行高度,才能使树种草籽精准落在播区并间隔均匀。”72岁的第一茬飞播人宋占清回忆说,在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三无经验,没有指挥塔台,没有导航设备,没有信标台,全靠目视引导的情况下,他们驾驶飞机不断降低高度,离地五六十米时,油松种子倾泻而下,在空中形成一条“彩带”。播带上9张一米见方的测试白布都接到了种子,而且数量达标——这意味着人民空军首次飞播试验取得成功。
首战太子山,成为“飞播绿鹰”团队荣誉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初心,宋占清和一代代飞播官兵听到了一串串绿富同兴的故事。如今的太子山,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