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首次、首战,都是拓荒牛精神的生动写照。我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批设立的8名军事新闻发言人之一,履职8年来致力于探索主动发布、事实发布、战位发布、关联发布“四位一体”机制,在为国立言发声、为军画像存史中见证记录了一个个历史性的“首次”。从东海、南海、台海、黄海到公海,空军飞了过去没有飞过的航线,到了过去没有到过的区域。那一次次重大行动,我在空军一线机场目送机群飞向远方,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向展翅苍穹的战友和战鹰致敬。
拓荒牛精神,说到底是“敢”与“能”。这些年,空军历史性飞越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指挥员和飞行员都有同感:改革强军使人民空军有了“飞得远”的新佩剑,更有了“飞出去”的主心骨,突破了以往的能力瓶颈和思想藩篱。“空军轰-6K巡航黄岩岛”的新闻在网民中反响强烈,“这很中国”“点赞祖国”成为网上热频词。“人民空军巡航祖国宝岛”的新闻备受网友点赞:宝岛在祖国怀中,祖国在我们心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眺望前方,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通途也有险阻。发扬拓荒牛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四
初生牛犊不怕虎,鹰击长空意志坚。一大队官兵有一副天生要强的牛脾气,认准了的目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副大队长王玮锴一直记着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飞播大队临时驻地设在宝鸡市北坡顶部的机场,一般民航使用的跑道是2800米,可这里的跑道只有500米,尽头就是悬崖峭壁,如果起降失败就会直接冲出跑道,后果非常严重。为了适应短跑道起降,官兵们就用白线在训练场画了一个500米长的跑道,每天就在白线区域里不停地练习起降,从400米、300米,最后缩短到起降只需220米!
“新时代备战打仗和脱贫攻坚相得益彰!”一大队政治教导员杨淑坤在“时代楷模”发布厅表示,从备战的角度看,许多官兵就是在飞播实践中不断探索超低空、低气象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有效办法,飞播造林成为锤炼部队意志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做“撒种子”的能手,更争当“打胜仗”的强手,现有90%以上年轻飞行员具备双机型飞行资质,具备随时开展战场空投空运等实战能力。
当兵打仗是军人的天职。作为我军察打一体新型无人机部队的“领跑者”,李浩始终把练兵备战作为第一职责,把胜战打赢作为最高追求,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投入到空中无人作战力量建设和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实践中。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攻击-1型无人机接装当年就担负战备值班,先后参加空军“红剑”演习、全军大型综合性演习、“和平使命”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等任务,迅速形成战斗力、融入作战体系。
强者,总是意志坚定地在奔跑。“时代楷模”郝井文的要强和拼劲是出了名的。与他搭档的后舱飞行员这样描述和他一起飞远海超低空的感觉:战机擦着海面飞,海浪快要拍到机翼上,一旦产生海天错觉,零点几秒就可能机毁人亡。有人提醒郝井文这是在“玩命”,而郝井文回答:“我这是在打仗!”郝井文就是要让一切不适应打仗的东西从训练场上消失。
英雄的部队,传承着胜战基因。习主席多次倡导的“空中拼刺刀”精神,就源于郝井文曾经服役的部队,郝井文就是“王海大队”新一代传人。在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郝井文的先辈们同强敌殊死搏斗,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涌现出王海、刘玉堤、孙生禄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有人说,郝井文就是为打仗而生的。当年,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一级战斗英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打下第一架敌机时25岁;半个世纪后,加入这支胜战之旅时的郝井文,也是25岁。在英雄文化的浸润下,郝井文淬炼成长为“王海大队”大队长、团长、旅长。英雄的血脉、英雄的风骨,使郝井文身上时时充盈着一股“蓝天有我、有我无敌”的大无畏气概。
当年,对手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而今,我们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牛年这一年,我们应气吞如“牛”,积蓄横刀立马的自信、铁骨铮铮的斗志、克敌制胜的底气,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五
牛本善,性温讷。在我们中国的“咏牛”诗句中,赞美牛天性温厚、勤劳朴素的举不胜举。一大队飞行人员在飞播作业中从来没有以“蓝天骄子”自居,经常和播区农牧民打成一片,他们身上更多的是一些泥土味、汗水味。
以天为帐、以地为席,大队官兵执行飞播任务时,吃住都在野外。头顶星月起、脚踏夜路归,是飞播官兵的工作常态。那一年,机械师王建海第一次到榆林执行飞播任务,“见面礼”是一场沙尘暴。黄沙像接天潮水滚滚而来,官兵顶着大风,冲向摇摇晃晃的飞机,有的闭紧嘴巴拽着钢索,有的爬进机舱用身体压住飞机。20多分钟后,沙尘退去,官兵一个个都成了“兵马俑”。
“党员干部身上要多一些泥土味汗水味”,这是“时代楷模”阎肃的一句口头禅。在党的文艺战线奋斗60多年,阎肃创作了1000多部(首)精品佳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点燃了无数华夏儿女的中国梦。阎老生前留下的“三味”说法耐人寻味:深入基层的泥土味,带头拼搏的汗水味,心系群众的人情味。
“我从来没想过要当个什么‘家’,我就是一个‘者’,一个文艺工作者。”这位被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的老艺术家,生活中就像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大爷,一点“派头”都没有。用阎肃儿子的话说:但凡爸爸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花匠、木工、小战士,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欠上身打声招呼:“您好!”平时不管和谁约时间,他总是提前到,就怕让别人等。
多展现“中国气派”,少显示“个人派头”。与阎肃一言一行相反的是,一些党员干部陷进了“派头”的圈子里:有的下基层穿着入时,衣不染尘,鞋不沾泥,一身的“洋气”和“娇气”;有的与群众接触,说话吆五喝六,办事慢条斯理,一身的“霸气”和“文气”;有的很少进百姓的家门,不愿握群众的手,不愿住农家的炕,不愿吃农家的饭,一身的 “贵气”和“冷气”。久而久之,便与基层群众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隔心墙”。
党员干部没“派头”,广大群众才有“盼头”。我们党员干部要多一些党员的“党味”,少一些干部的“派头”。党员的“党味”,应该包括阎肃生前常说的“三味”:深入基层的泥土味,带头拼搏的汗水味,心系群众的人情味。
六
一个国家强大的背后,是每一位天生要强的奋斗者在默默奉献,他们都是祖国的“牛人”。“牛人”不吹牛,就算取得气冲斗牛的成就,也依然默默耕耘如牛。
一大队飞行员葛克宏记得那年飞播的场景,执行完飞播任务后,蒙古族牧民骑着骏马来机场送行,他们在跑道外的草场上扬鞭策马,奋力追逐着滑行的飞机,高呼:“红军!红军!”
老百姓把“飞播绿鹰”看成是当年的红军,这是多么高的褒奖啊!39年来,他们创造一个个飞播“绿色奇迹”,助力万千百姓开启幸福新生活:在延安,播区内牧草产量是飞播前的19倍,当地畜牧业发展喜人,牛羊存栏量不断创新高;在秦岭,当年飞播的林场,已成为药材、漆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基地,播区贫困农牧民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人均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在榆林,数十万外流人口回迁,播区成为白于山区30万贫困群众移民搬迁的目的地,榆林老区230万群众脱贫致富;在阿拉善左旗,农牧民利用播区草场的沙生植物进行深加工,把沙生植物种子提炼成食用油制作食品增稠剂、稳定剂等副产品,人均年收入增长近千元。为此,一大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