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刚刚,中国北斗系统真的来了!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18-12-30 | 178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互联网热点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公众号:互联网热点

翘首以盼,这一刻终于来了!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7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今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是的,你没看错,今后,说起具备全球定位功能的卫星系统,将不再特指美国GPS系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千里眼”!

今后,无论走到哪里,祖国的北斗都将在你头顶的天空,为你保驾护航。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美国的GPS系统发展了30多年,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又便宜又高效,中国还花那么多钱去建设什么“北斗”,简直是劳民伤财。

小编想说,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要知道,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不仅事关效率,更关乎安全。我们的交通、运输、通信、电力、金融、国防等方面都或多或少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如果用别人的,一旦出了问题,后果将难以想象。

这绝不是小编在危言耸听。

还记得1993年的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吗?当时,银河号正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突然,导航系统不工作了,茫茫大海中,船变成了无头苍蝇,被迫停了下来。

原来美国无中生有,指控我们的银河号上有大杀器原料运往伊朗,于是贸然关闭了GPS导航。

还记得1996年的台海危机吗?据报道,当时中国举行了规模浩大的军演,但在演习中,美国突然对中国关闭了GPS导航。于是我们加装了民用级GPS制导模块的导弹,就像丢了指南针一样,大大偏离了原定的落点范围。

而且,美国向台湾海峡派出的两支航母编队,中国也没法对其进行有效追踪。

换句话说,小到我们的手机,大到导弹轮船,上面装载的GPS导航与定位,一旦哪一天美国想关闭,分分钟也就可以关掉。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技术,我们怎能受制于人?!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决不能再当冤大头!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自主创新,才是摆脱受制于人的最好方法。

当前世界,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最终取决于科技。事实证明,军事落后会挨打,技术落后同样会挨打!牵扯到核心技术领域,各国都会对外进行封锁保密,买,是买不回来的,只能靠自主研发。

北斗总设计师杨长风▲

正是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北斗人筚路蓝缕,20多位工程师仅靠5台286电脑起家,踏上了一条艰难的自主研发道路。

1994年,开始北斗一号的研制;

2003年,北斗一号正式完工,我国摆脱在军事领域对GPS的依赖,并加入“伽利略计划”;

2007年,北斗二代正式建设,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2年,发射16颗卫星,实现了亚太地区全覆盖;

2017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射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正式开启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全球组网”时代。

2018年1月12日,中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第三、第四颗全球组网卫星。

今天,随着北斗三号的建设完成,北斗导航已经到了最后收官的时候了。

苦心人,天不负!

北斗导航的成功,靠的是一项项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背后是每一个航天人夜以继日的付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我们没有自己的手机信号,引进2G、3G。今天,中国5G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曾经,我们没有自己的手机,引进诺基亚、摩托罗拉。今天,中国华为、小米卖遍全球。

曾经,我们没有一个中高端领域的芯片,面对美国高通发难,中兴被罚1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4亿人每人被罚1美元。

今天,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的中国企业,已经正式向全球顶尖芯片制造商的行列发起冲击。

曾经,我们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美国GPS想关就关。我们没有话语权,没有尊严。

今天,中国北斗卫星无论是在民用还是军事上,都将不再依赖美国,不再受制于人,同时还将服务全球!

所有一切都已经说明: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样能做到,而且能够做的更好!

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到伟大的中华民族!

让我们为中国北斗而骄傲!

 为伟大的中国而骄傲!

发现科技,发现新经济;科技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写作不易!记得转发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