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饱蘸浓墨书写精彩壮美的时代华章
黄坤明
在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国书法界的一次盛会,也是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书法工作者、促进书法事业繁荣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谨向大会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全国书法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近年来,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胸怀大局、情系人民、辛勤耕耘,书法创作欣欣向荣,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教育普及广泛深入,为发展书法事业、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书协以创作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以书法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主动工作,团结引领书法界植根传统、守正创新,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编辑出版、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书法事业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书法事业舞台宽广,书法工作者大有可为。繁荣发展新时代书法事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时代风骨,攀登艺术高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书法艺术辉煌。
一、坚持辉映时代,饱蘸浓墨书写恢弘的时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当前,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气象万千、恢弘壮阔、从容自信。今天的书法工作者肩负着书写伟大时代精神气象的历史重任,要植根书法文化根基,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努力创作展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近几年,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围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书法创作展示活动,用生动的笔墨书写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新时代的火热实践,充分发挥了书法艺术“文以载道”“以艺弘道”的重要功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希望广大书法工作者把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发展贯通结合起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发挥书法记言录史的功能,反映历史巨变、描绘精神图谱,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彰显伟大时代、富有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二、坚持面向人民,努力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自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对人民真挚、彻底、持久、发自内心的热爱,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有温度、有情感的书法作品。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广大书法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了一大批表达人民心愿、心情、心声的作品,抚慰人心、传递希望,激发了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希望广大书法工作者积极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从百姓的喜怒哀乐中体会真实情感,从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中感受世间大爱,从国家蓬勃发展的伟大进程中获得创作激情,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满足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面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书法教育普及,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进村镇、进社区,引导人们在体悟艺术魅力中提升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让写好中国字成为一种风尚,让国之瑰宝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三、坚持守正创新,以高度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明之美。书法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也是一门与时俱进、承古开新的艺术。从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汉字的形体不断演进,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艺术门派,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书法艺术的高峰。比如《秦泰山刻石》《大唐中兴颂》这样的丰碑巨碣,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大行书《兰亭序》 《祭侄稿》 《黄州寒食帖》 ,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创造,展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气度、深厚的文化底蕴。老一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会通经史、连接古今,熔铸百家、自成风貌,在现代书法艺术的殿堂中留下了自己的鲜明印记,体现出精深的艺术传承,更体现了可贵的艺术勇气。希望广大书法工作者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坚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在守正培元的基础上融合创造,以笔墨形象展现中华气度,以精品力作阐释中华美学,创作出更多有骨气、有神采的作品,在挥笔运墨中更好展现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