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精益求精,用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凡是传世之作、经典名篇,无不是倾注心血、厚积薄发的结晶。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在浙江湖州永欣寺深居简出,三十年间磨墨临池,写秃的笔头都埋在窗前,“退笔成冢” 。他晚年用真、草两体书写《千字文》一千多本,直到如今还被视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苏轼在《题二王书》中就写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老一辈书法家沈尹默、林散之和启功先生,直到晚年从不间断临帖,始终坚持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艺术内涵、提升艺术境界。这些都表明,即便是书法大家,也都要勤奋习练、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希望广大书法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坚守艺术理想,遵循艺术规律,严肃对待自己的作品,力戒浮躁、静心笃志,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以对书法的虔诚和敬畏,努力创作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传世之作。
五、坚持明德修身,用心书写德艺双馨的人生境界。养德和修艺是统一的,塑人先塑己,立艺先要立德。书法家只有具备崇高的人生境界、树立高远的艺术品格、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真正铸就大家风范。崇德和尚艺、修德和修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希望大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始终牢记肩头的社会责任,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功课,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要在书法界大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秉持高尚职业操守,深入践行“四力”要求,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利益所缚,不为欲望所惑,努力成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书法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中国书法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按照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协会改革,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扩大行业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行业主导作用,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创新组织形式,拓宽服务渠道,延伸联系手臂,把广大书法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努力把书协建设成为温暖和谐的书法工作者之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必将催生伟大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传统、永葆初心,团结进取、奋发有为,让我国书法艺术以更鲜明的中国特色、更隽永的中国风格、更正大的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宽广道路上谱写中国书法的壮美新篇章!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2021年1月26日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刊发时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