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爱卡汽车 行业资讯 原创]
在1月16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云论坛(2021)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未来的汽车和发展形势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它比智能手机颠覆功能手机的影响范围更大,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更加深刻,造福社会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一、对未来汽车的再认识
我们仍然处在汽车产业激烈动荡变革的过程之中,只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未来的汽车才能把稳前进的方向。这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讯,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撑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些因素与汽车变革的交融互动对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要把未来的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评估它的发展前景、部署它的未来,把稳方向。
未来的汽车是吸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是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连结在一起,新一代移动通讯相衔接的一个重要纽带,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拉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柱性、引领型数字化产品。它有极强的能力,广泛吸纳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智能,它是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大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高技术公司的渗透,它的技术含量迅速提高,与传统汽车相比,它的属性变了、定义也变了,边界也变了,它正在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数字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数字化电子电力产品、电子信息产品、人工智能产品、移动互联网产品,它由一个从A到B的移动工具转化为超级移动智能终端。
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目前人们所关心和担忧的充电难、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我想再过五年或八年就会成为过去。而未来造福社会,深度改变人们出行体验的是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这也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的汽车超过80%的变革来自电子电器构架和软件,机械部分只是软件的执行机构。陈清泰对这句话进行了一个补充:“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汽车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使它由一个买到手就开始落后的死物,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新物种。”
驱动汽车功能进化的是数据,而保障数据采集、处理和利用的是软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并不夸张。也就是说,同样的汽车、同样的芯片、同样的算力,但数据丰富了,软件迭代进步了,不仅可以不断给用户提供安全、暖心、愉悦的新服务、新体验,而且根据用户的偏好不同,汽车可以成为“千车千面”的个性化产品和系统。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厂商和用户之间将由一次性的买卖关系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的合作关系,形成用户不断提供数据、厂商不断扩展服务的良性循环。厂商将由“制造”转化为“制造+服务”,但“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正在使传统汽车面临严峻的挑战,隔行如隔山,面对如此大跨度的新技术群,车企很难单独把它们拿下,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成功之路。
二、汽车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带来了新的机会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汽车技术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一般来说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却大多出自于零部件公司。比如汽油喷射、涡轮增压、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等。汽车强国的底层应该是零部件强国,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70%以上面临重构。
未来汽车这个新物种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已经发生变化。从动力系统的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网联化、智能化涉及的芯片、计算平台、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件,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网络通信、云控平台、AI计算等软件,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价值链也在迅速改变,软件是未来汽车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有机构预测,在整车成本体系中软件占成本的15%会上升到60%。目前,新型零部件技术的壁垒还没有形成,存在着很大的创新空间,这就给新的进入者提供了机会,也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可喜的是,新型供应链涉及的信息化、网联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状况良好的领域。要抓住时机,针对系统软件、车载芯片、功率半导体等“卡脖子”环节,下大工夫,力争一项项突破,成长出一批实力强大的新型零部件公司,培育出更多的“小型巨人”,做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打牢我国新型零部件的基础。
三、把新能源汽车放到绿色化基础之上
汽车电动化是兑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一项根本措施,是主要国家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淘汰燃油车、推进电动化的根本原因。为此,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应用之后,必须与化石能源的电力脱钩,把汽车的电动化放在绿色能源的基础之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