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国产芯片并购潮,即将到来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1-01-12 | 2667 次浏览 | 分享到:

鲁勇认为,英伟达收购ARM无非就是要切入移动端或是数据中心CPU市场,一个出货量大,一个利润高,符合英伟达一贯的立场。

AMD收购Xilinx则有些戏剧性,冯歆鹏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多年前AMD的市值曾不足20亿美元,当时AMD认真考虑出售给Xilinx。如今市值超千亿的AMD反过来收购Xilinx。”

英伟达和AMD借收购实现更灵活计算架构的同时,也与Marvell一样看好数据中心市场。云端服务器丰厚的利润以及爆发的需求都促使巨头们借助并购进一步增强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力。

2020年的收购也有助于ADI提升竞争力。IC Insights 2019年全球模拟IC销售统计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TI(德州仪器)市占率达19%,第二的ADI市占10%,位居第七名的Maxim市占4%。如果做简单相加,ADI与Maxim的合并将减少与TI的差距。

巨头们强强联合都期待1+1大于2的效果,但并购后的整合对于任何一笔并购交易都是不小的挑战。过去也有不少公司因为收购付出了巨大代价,比如AMD在2006年宣布收购ATI让其几近破产。

不过冯歆鹏看好AMD收购Xilinx,“Xilinx现任CEO Victor Peng此前曾任AMD的副总裁,AMD与Xilinx很多员工的关系都很好,两家公司的领导层很多人都是熟人,双方的合作在执行层面也不存在障碍。”

“如果上述5笔并购最终得以达成,全球芯片行业的大格局并不会有太多变化。“苏东表示。

全球芯片的大格局预期不变,但创纪录的并购会对中国芯片产业以及终端市场带来影响。

国内芯片行业未来2-5年将开启大量并购整合

“大公司们的强强联合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只是大和更大的区别。如果初创公司过去有生存机会,现在也有。大公司和初创公司的基因不同,大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和人才,但船大难调头,初创公司做的是创新的产品,这是巨头难以真正捕捉到的。”鲁勇表示。

对于专注AI芯片的探境科技和肇观电子,两位CEO都说他们没有看到巨头并购会带来的影响。

“具体的影响可能要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才能慢慢体现出来,因为大公司的合并整合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真正完成。并购让中小型公司想要在大公司已经具备优势的市场竞争,变得非常有挑战,与此相对应,新兴市场对中小型公司更为有利。”冯歆鹏表示。

何晖提到,“异构架构的竞争格局一旦形成,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想要突围就会更加困难。”

巨头并购对国内芯片公司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终端厂商已经开始应对芯片公司的强强联合。“一方面,由于制裁的原因,国内的终端厂商都在尝试国产芯片,特别是出货量大的手机公司,为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他们要扶持国内的芯片公司,这对国产芯片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苏东表示。

“国外大的芯片公司的议价能力本身就已经很高,现在这些大公司的强强合并,让此前可能是手机公司第二或者第三供应商的公司没有了。国内包括小米和华为都在支持自己的供应链,这种做法很成功。我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有能力的公司也采用这样的方法。”

雷锋网此前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他们表示现在国内的公司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更高了,这就意味着,国内芯片市场在各个领域百花齐放之后,都会成长出标杆性的公司,面对全球竞争。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芯片设计公司可能会有一些合作,也可能是收购。当然,为了国产芯片产业链的自给自足,芯片设计公司也会与制造,材料公司进行更多的合作。” 何晖认为。

现在已经可以陆续看到一些并购,包括韦尔股份135亿元并购豪威科技,北京君正72亿元收购ISSI。苏东指出,现在国内更多的是并购海外的公司。在科创板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公司上市,三五年后会有很多公司市值很高,充足的资本会促使他们进行并购。

苏东透露:“一些市值已经很高的公司已经开始做基金,开始做一些收购。三五年后应该有更多并购。”

鲁勇的预期更乐观,他认为中国2-3年内就会发生大量并购。也有可能会晚一些,但未来中国一定会发生大量并购。

展望2021年,几位业内资深人士都表示并购会继续,但再出现大规模并购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值得思考的是,2020创纪录的并购不会对创新的AI芯片公司带来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资深芯片投资人的投资策略,那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