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潮涌珠江两岸阔——改革开放的“广东实践”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19-01-09 | 27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任小铁表示,改革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及时上升为法律;对于立法条件不成熟,但实际需要先行先试的,及时授权以保证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以改革开放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以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征程。

  “进入新时代,我们奋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在新起点上再创改革新局,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说。

  这是一曲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壮丽华章——

  广东正在展开“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篇: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粤东粤西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群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粤北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高质量发展。

  在珠三角,更宽更长的创新通路正在徐徐铺开。

  一条长达180公里的广深科创走廊正在形成,连接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深圳高新区等10个核心创新平台,以及广州国际生物岛园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东莞中子科学城等37个“站点”。

  “何处是城市,何处是乡村”,珠三角的城乡融合发展应当走在前列。

  在粤东西北地区,有的农村面貌还赶不上中西部,这是全面小康进程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硬底化村道被拓宽,一盏盏路灯随山就路蜿蜒而去……

  走进粤北山区的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一片欣欣向荣。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扶持下,葛坪村发展起凉粉草、柑橘种植等产业。担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干部谢云峰说,村民从“要我富”到“我要富”变化明显。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正取得新突破。

  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合作区将不再由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而是转由深圳全面主导,因此也被认为是深圳新增的一个区。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在体制机制调整带动下,这一“飞地经济”新模式,有利于发挥深圳对粤东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这是一幅持续对外开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画卷——

  在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谢智衡的“获得感”更强了。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近期正式实施。谢智衡说,之前在内地乘坐高铁买票、取票都比较麻烦,现在如果申领了居住证,坐高铁就可以自助取票,工作生活都更方便了。

  港珠澳大桥贯通,广深港高铁飞驰,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铁路等建设持续推进……

  南海之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蓝图正化为脚步坚实的行动。这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无缝对接;这里制度藩篱渐去,创新“养分”加快“新陈代谢、血液循环”。

  更广泛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正在不断推进。香港与深圳共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已完成规划程序,计划2021年开始建设研发中心等工程。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让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动起来,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动力。”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汤晓鸥说。目前,他牵头组建了联合实验室,为深港两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合作平台。

  这是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以坚如磐石改革定力发起冲锋的时代号角——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认为,要辩证看待改革的“变与不变”,以不变的勇气应对变化的环境。用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契合历史逻辑、顺应时代潮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推动改革实践探索。

  从“单兵突破”到“多点开花”,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在中央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下,广东把承接和落实试点任务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2014年以来承接中央部署的改革试点112项,总量居全国前列。

  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

  从蛇口东眺,100多年前,首批归国留学生詹天佑督建的罗湖桥,连接粤港两地。

  从蛇口西眺,港珠澳大桥如一条巨龙飞腾碧波之上,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珠江之水滚滚向前,南海之潮浩浩荡荡。

  伶仃洋畔,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片区如珍珠散落其间,新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正澎湃而起。(记者徐金鹏、赵东辉、叶前、孙飞、周强)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