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杭州城市改造按“快进键”:更新城市记忆正当时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中福影视 | 发布时间: 2016-07-01 | 1097 次浏览 | 分享到:

  楼友铭对记者说,改造前的思鑫坊就可以用“脏乱差”、“污水横流”、“油烟密布”来形容。

  上城区湖滨街道工作人员郑蔚介绍,改造后,原先思鑫坊弄堂里的三四十家无证商贩已被彻底清理。五花八门的招牌,横在巷子里的那些小餐桌,还有曾经笼罩这里的浓郁油烟也跟着消失了;外围一圈的商铺,经过外立面改造,也呈现了与思鑫坊一样的民国风情。

  此前令楼友铭最痛苦不堪的呛人的油烟味、糟糕的空气和成灾的鼠患,也不再成为困扰。

  以往无证餐饮店还开着时,她每天很早起来,就是洗衣服、晾晒,在10点钟左右店铺开张前把衣服收回;等到午后安静下来,再挂出去,晚餐开始前再收回来……

  “就是跟他们打游击啊。不这样的话,衣服一挂出去就全是油烟味。”楼友铭还对记者分享了改造后的好处,因为油烟少了,巷子里道板严实了,从前在房间里上蹿下跳的老鼠也跟着慢慢绝迹了。

  与楼友铭一样,在思鑫坊改造提升中收获着幸福感的还有80岁的崔文清。

  “我现在真是特别幸福,身边的环境变化天翻地覆。”崔文清笑呵呵地说起,闲暇时候,出门和街坊邻居聊聊天谈谈变化,或者步行七八分钟到西湖边看看书报,成为了这位杭州老人越来越喜欢的乐事。

  如果说老旧社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带给老百姓的是“天翻地覆”的幸福感提升,那么违建的拆除带给老百姓的便是对未来蓝图的美好展望。

  看着自家门前多达600平米、历时10余年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后,留出的广阔空间,乔司街道的居民董长海对记者比划道,不久的未来这里将是绿化带、停车场、或健身场地……

  以前高过自住房的违章建筑耸立在前,董长海的厨房,因被遮光严重一片漆黑,需要24小时开灯。拆去了原有的违建,董长海的自住房终于“重见阳光”、“重沐清风”。

  “以前搭违建,是为了出租,现在虽然经济上暂时受损,但经过拆违,环境确实变好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未来肯定会更好。”董长海中肯地道出了心声。

  “政府全力以赴在做的此次改造,效果非常明显。虽然中间也出现过一些阵痛,但改造好了老百姓还是很开心的。”张国清认为改造应该用长远眼光去看,他以自己的经历举例,在杭州江干区庆春路一带出行时,可以听到老百姓对改造后道路平整的真心赞美。

  “无论是杭城的改造,还是美丽杭州的建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长效的。”赵斌如是说。

  “吐故纳新”:城市记忆的革新与传承

  更多不同的数据也在见证着杭州的变化。截至6月29日,杭州余杭区乔司街道已累计拆违5837户,完成率为98.23%,总拆违面积达113.1万平方米,打通消防通道260余条,取缔非法煤气瓶经营店52家、非法茶水炉192个……

  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办事处主任曹永佳表示,拆违拆出了空间,这些空间必须加以有效利用。

  除了还以老百姓公共空间和生命通道,曹永佳认为,拆违后,“脏乱差”形象改变了,低小散企业减少了,也有利于未来吸引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入驻,为区块整合和产业更新换代创造条件,也为乔司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按下了“加速器”。

  不同于乔司街道正试图创造新的城市记忆,思鑫坊则是努力追忆着往昔,为杭州这座城市保留住一段纯正的民国记忆。

  这是老杭州心中的一块“风水宝地”。这一处传统的石库门历史街区,闹中取静,占尽西湖之利,且卧虎藏龙、名士云集,刻着时代的印记,所在的湖滨地区更是杭州的窗口、西湖的门厅。

  翻开《乔石回忆录》,可见这样的文字:“在我住过的这么多地方,还是杭州的思鑫坊让我特别怀念。”

  60多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乔石曾居住于此。从1949年到1954年,在杭州市青委任职的乔石,就住在思鑫坊直弄一号。

  他的“老邻居”中还有前清拔贡、音韵学家潘尊行,民国著名书画家、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余绍宋,医学家李茂之,东北军抗日名将何柱国,在韩国被誉为“国父”的金九……现在他们都一起出现在了新修缮的思鑫坊百年历史文化陈列馆里,以陈列的方式将那段历史凝固。

  作为近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经过改造修缮,思鑫坊也更好地保留下了“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的民国建筑风貌。沉睡在思鑫坊中的历史记忆和西湖遗梦,正在被唤醒。

  同样在唤醒和传承城市记忆的还有杭州江干区的旧厂区改造。

  江干区凯旋路是杭州近代茶叶工业生产制造发源地,1949年创建的杭州茶厂经过60余年发展,为茶都杭州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记忆和不可多得的工业文化遗存。

  经过改造,因年代久远而老旧的厂房再次活跃起来:茶都文化广场的建设,屋顶花园的建设,还有游步道、观景平台和名茶墙绘……吸引市民游客的同时,它也成为了承载杭州茶文化记忆的重要一角。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