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中有一张“全国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侧重从开发视角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张图,紧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可见对生态建设的重视。
从图中看,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
“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
“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
规划落地,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支撑。图中几十个绿色圆点,代表今后5年我国计划实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程。高吉喜说,今后国家的资金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
以北方防沙带为例,今后5年,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落地实施,这里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黄沙渐退、绿意铺展,中国人的治沙传奇将在这里延续。
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基本建成
(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前面讲了4张全国性的图,现在讲3张区域图,它们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
“它们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三个区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说,以长三角为例,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1.7万公里,其中高铁9500公里,除舟山这样四面环海的城市,长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铁。
轨道交通,具体说,由四张网构成。最大的是国家级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格局;其次是城际铁路网;再次之是市域(郊)铁路网;最小的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第二张网和第三张网将增加运营里程3000公里。地铁也将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
四张网在逐渐联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说,今年底高铁将覆盖广东省所有21个地市,未来要推进四张网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
吴向东说,由于信号、供电等标准的不同,四张网完全融合有难度,但便捷的换乘正在实现,很多车站有了零换乘、同站台换乘、旅客最短距离换乘等设计,出行更方便。
通过7张图,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吧!(以上图均摘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