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贩们其实更喜欢年纪大一点的没前科的‘骡子’,但实际招募来的以年轻人为主。”丁一说,“年纪大一些,稳重一些,过安检、坐飞机不容易引起怀疑。”
冯玉第一次运毒就被抓,一分钱没挣上。高明因为吞不下足够的量,只吞了30颗毒品,毒贩仅给了他4000元。另外,作为中介,介绍冯玉运毒,他还获得了2000元中介费。李有三次参与人体贩毒,是三人中挣钱最多的。
李有告诉记者,毒品排泄出来、洗净后,遥控他们的人就会发微信告诉他,带上毒品到某个路段,手里拿瓶红牛饮料等待即可。不一会儿,就有陌生人过来,带走毒品,支付报酬。第一次因为吞食的毒品量不够多,只得到7000元;第二次,有了经验,吞得多了,获得了1万元;第三次就被抓了。
“第一次吞,特别难受,老卡在喉咙里。第二次、第三次之所以还去,主要是想着‘苦’一两天,就能挣上万元,就能把自己的欠债还清。”李有说。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苦”出来的不是金钱,而是漫长的牢狱生活。
从花季少年到贩毒“骡子”,三名少年陷落再次警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人体贩毒进行遏制,不能让更多年轻人落入毒贩陷阱。
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王振宇说,仅仅依靠公安打击和设备防范是不够的。还要做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年轻人的谋生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做好禁毒宣传和教育,让更多青少年知晓毒品危害。(记者朱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