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原标题:北京世园会的绿色辐射力
品生态盛宴 赏文明力量 铸绿色家园
北京世园会的绿色辐射力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 刘博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远望长城巍峨雄壮,近观妫水川流不息,5月北京,2019北京世园会敞开绿色怀抱,喜迎八方游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生态文明之花尽情绽放,绿色发展之路更加宽阔,一幅幅天蓝、山绿、水清、花香的美丽图景渐次展开。北京世园会不仅生动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更彰显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中国智慧。
游人在妫水河畔的公园内游玩。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摄/光明图片
绿色布局彰显生态初心
在北京世园会园内“四馆一心”的核心布局中,妫汭湖作为“一心”尤为引人注目。北京世园会规划总园林师严伟介绍,起初的妫汭湖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鱼塘,为凸显园林设计中“山水相依”设计理念,团队决定将鱼塘扩大,并将开挖的土方堆砌出永宁阁高点。
变身妫汭湖,可不止小鱼塘变大鱼塘这么简单。按照设计方案,妫汭湖承担着调节水位、净化水源的作用。“妫汭湖是雨水富集区。沿湖内侧填充有近50公分的卵石带,营造不同深度的湖底,让适应不同深度的藻类、鱼类、贝类都有适合自己的栖息环境。”严伟解释说,湖内现有50多种动植物,辅以70公分以上的淤泥层,足以完成水体自净的功能。
形似如意的中国馆不仅造型独特,生态内涵也十分丰富。“中国馆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将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人本为线索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院长、中国馆主创设计师景泉手持设计图纸,详细介绍了中国馆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亮点:环形结构冬季可以抵御寒风,夏季与妫汭湖形成压力差可以避暑;地道风循环系统利用浅层土壤的蓄热能力,可大幅缩短空调开启时间,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能耗;蓄水池可以收集雨水,用于建筑表层植被浇灌,多余的水还能供给建筑内用水用电;屋顶1024块太阳能板在蓄电的同时还能透光,摆动起来整个建筑仿佛会“呼吸”。
进入五一假期,随着客流量增加,园区为方便游客,增设了19处临时卫生间。通过自动感应、泡沫预先分解等技术工艺,厕位用水量大幅缩减,生态环保的理念正由园区率先践行。
中国馆序厅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光明网记者 刘新颖摄/光明图片
多方合力共塑活水源头
在享受北京世园会绿意盎然的生态盛宴同时,中外游客也许没想到,世园会所在地延庆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缺水干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许多年份都是“下雨满地流,旱年渴死牛,吃水如吃油,吃粮更发愁”。
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始终牵动着34万延庆人民的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延庆已成为北京唯一全境都是水源保护地的区,有四级以上河流46条,松山、玉渡山等国家级、市级、区级自然保护区10个,鸟类总数达343种,93%的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全区人民的共识与目标。
步行在世园会展区北部的自然生态展示区,但见妫水河穿园而过,浪花清澈,水面宽阔。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林一眼望不到尽头,其中不乏树龄百年的参天大树,身处其间不禁感受到丝丝清凉。
游客在中国馆内北京园艺产业成就展区拍照留念。光明网记者 刘新颖摄/光明图片
“妫水河是延庆的母亲河,我们在妫水河畔建设北京世园会展区,正是看中了延庆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北京世园局总体规划部干部程冠华介绍,妫水河流域自然环境为世园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本底,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5万棵原生树木,同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新植了近20万株树木,从而让整个生态群落更加丰富多样。
在延庆康张大桥妫水河北岸,王先生一家老小正在河边公园游玩。“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庆人,这些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水清了,鸟多了,环境变好了。”王先生笑眯眯地说,他已经买好了世园会门票,准备带着全家去逛家门口的大花园。
延庆区水务局水保站负责人李铮指着妫水河下游对记者说,河水国考断面水质已达到三类水平。据介绍,近几年延庆总共投资1.87亿元资金对妫水河日上桥至农场橡胶坝段12公里河道、310万平方米的水域进行水生态治理,通过清除淤泥有效控制妫水河内源污染,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以及水域生物多样性。如今,河内有鲫鱼、鲤鱼、泥鳅等各种淡水鱼。到了夏天,妫水河畔浅水湾芦苇飘荡、荷花盛开。
“南有红旗渠,北有白河堡。”为保障世园会供水需求、改善妫水河生态环境,白河堡水库管理处主任王迎喜介绍,今年4月1日起,延庆白河堡水库正式启动向世园会输水,计划输水总量4200万立方米,充分保障妫水河生态用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