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北京市来广营地区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前往来广营老人乐园开展慰问活动
  •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东湖街道商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叶青大厦举行
  •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与望京街道开展专题座谈
  • 北京中复集团党委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会
  • 叶青大厦党委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工商联执委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指引(试行)》推进实施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
  • 漳州南靖:“党建链”串联“产业链” 推动发展提质增效
  • 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四十载育“杉”路 四代良种结硕果
中国跺了跺脚,美国震颤,台湾巨变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18-12-23 | 8063 次浏览 | 分享到:

所谓印太战略,其实是美国针对中国构建的一个环形包围圈。太平洋是中国的出海口,印度洋流通着中国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环形包围圈,在地缘上,封杀了中国的扩张空间;在经济上,威胁了中国的能源运输与海外贸易。美国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而南海,正处于这个环形包围圈的中心。

随着印太战略的铺开,美国在南海的大动作接踵而至。

6月5日,在《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的细节里,美国指出:要求中国在4年内停止南海岛礁建设,并且,撤回部署在南海的所有武器!

注意,美国用的是要求,措辞非常强硬。

为了给这个“照会”提供武力支持,美军派出轰炸机,频繁飞跃南海!

据统计,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就派出五架战略轰炸机、三次飞抵南海,最近处距离大陆广东省仅250公里。如果带上巡航导弹,可直接打击中国南部广东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省等地。

那么,印太战略和南海,跟台湾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从地图上观察美国印太战略,我们会发现,南海是这个战略的中心地带,而印度洋与台海则是两翼。

当前,左翼主干的印度已经明确拒绝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而美国迪戈加西亚群岛又不足以单独支撑起对整个印度洋的监控。所以,美国无法在印度洋上掀起什么风浪,重心也就只有放在右翼的台海。

首先是地理位置。台湾与南海距离非常近,高雄港向西南走四百多公里,就是南海东沙群岛。

如果美军以访问台海为由,派遣军舰长期驻扎于高雄附近,可以对我南海东部和北部进行侦查,包括战争时期所需要的诸如潜艇噪音、通讯频码、电子信号等重要的情报信息,均可以获得。

当然,除了台湾本土之外,南海还有个岛屿美国也可以插上一脚。

大家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太平岛!

末日狂奔的台湾

在美国狂打台湾牌,又欲在南海围堵中国之际,台湾做出“积极回应”:或把太平岛租借给美军。

本月初,民进党智库向台“国防部”提交报告——

当局可以“人道主义”为名,将太平岛租借给美军,作为后勤补给基地。

这一招,既卖国,又十分歹毒。大家请看下图:

2016年中国能够以战争之势逼退美国航母,最终平定南海局势,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南海岛礁上的“要塞化”工程。

所谓“要塞化”工程,就是吹填岛礁,将原有的礁盘吹填成军事基地。

截止2018年,大陆已经在南海吹填了5个岛礁。但真正投入使用,具备实战能力的岛礁,只有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不过由于三个岛礁以三角形形成相互支援的掎角之势,大陆完全可以依托三礁控制整个南海局势,包括经过此地日韩台运输船。

换而言之,中国的要塞工程不仅控制了地区局势,还掐住了日本、韩国、台湾的贸易生命线。

当前,美国在南海搞事最大的阻碍,正是没有军事基地支撑。

放眼整个东南亚,被杜特尔特赶出菲律宾后,美军只剩下新加坡樟宜军事基地。但是,樟宜距离南海太远,对地区格局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而太平岛,则是一个可以改变地区力量的支点。

如果美军控制了太平岛。进,可以在此地部署隐身战机,与大量巡航导弹,中国整个南海地区都无距离可守,甚至连南部省份都将暴露在美军的枪口下;退,美军可在太平岛部署大型雷达以及情报收集中心,只要我们在南海有任何异动,美国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总而言之,只要美军得到太平岛,中国就宛如腿部插了一把匕首,动手打起来,战争初期肯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太平岛一事上可以看出,台当局对大陆可谓是“恨之入骨”。而他们敢这么猖狂,主要得益于台独份子和仇陆集团的支持。

事实上,台湾的独立份子并不多,但仇陆的势力却十分庞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

2016年,两岸贸易额为1185.6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49亿美元;大陆自台进口1436.6亿美元。纵然台湾每年净赚大陆一千多亿美元,但依旧改变不了支柱产业、制造业衰退的局面。这一切,也的确跟大陆有很深的关系。

1975年,台湾完成制造业十大建设,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

1980年,大陆开始全面对外改革开放,这给台湾经济转型带来了罕见的契机。

在愈发频繁的两岸商贸活动中,台湾对大陆进行大规模低端制造业投资,将一批以人力密集型和原材料供应型的产业转移到大陆,而自己则大力发展IT代工业。

八十年代末,台湾完成经济转型,制造业产生了以和硕为首的“代工五虎”,基本垄断了全球90%的电脑供应量。而产业转型的成功带动了台湾经济再一次飞升发展,到了90年代末,台湾与韩国并驾齐驱,一举夺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桂冠。

然而,随着大陆逐渐向中端制造业进军,两岸产业关系从互补升级为竞争。由于不具备原材料与廉价劳动力优势,台湾制造业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比如液晶面板。

十年前的台湾制造业,有三大支柱:芯片、电脑、液晶面板。

与电脑一样,那些年,台湾供应了全球90%的液晶面板。2006年,台湾液晶面板的产值为8000亿元。2007年,这一产值扩大到1.2万亿。

                   热   点      
更多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