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北京市来广营地区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前往来广营老人乐园开展慰问活动
  •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东湖街道商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叶青大厦举行
  •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与望京街道开展专题座谈
  • 北京中复集团党委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会
  • 叶青大厦党委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工商联执委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指引(试行)》推进实施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
  • 漳州南靖:“党建链”串联“产业链” 推动发展提质增效
  • 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四十载育“杉”路 四代良种结硕果
第22届义博会开幕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中福影视 | 发布时间: 2016-10-21 | 664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22届义博会开幕2000余家国内外企业浙江“淘金”
第22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奚金燕 摄

  中新网金华10月21日 电(记者 奚金燕)21日,第22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共有标准展位4100个,展览面积 1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余家企业参展。

  义博会由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浙江省商务厅、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展会以“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为宗旨,已成功举办21届,成为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平台。

  第22届义博会主打“浙江制造”品牌商品,集聚国内日用消费品,重点培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品牌企业和领军企业参展。同时,出口进口并举,新设进口展区,重点招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精品。

第22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奚金燕 摄
第22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奚金燕 摄

  集结浙江制造,加速向品牌化转型。“浙江制造”是浙江省致力打造的区域品牌,义乌将建“浙江制造”示范区,加速“浙江制造”与义乌市场的融合共兴,助力义乌商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品牌转型。

  本届展会首设“浙江制造”主题展区,共有50家企业参展,其中“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企业13家,“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37家。雅戈尔、方太 厨具等一批浙江中小制造业优质品牌同台亮相,集中展示众多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匠精品,并提供市场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和贸易机会,将“浙江制造” 品牌推向全球。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浙江制造”高层研讨会和“浙江制造”品牌企业与市场、资本对接会,知名经济学家、资本市场专家、金融机构以及各地市“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企业及培育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浙”品牌如何走出去,对接资本市场,推动浙江企业转型升级。

第22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奚金燕 摄
第22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奚金燕 摄

  进口出口互动,加速向国际化迈进。近年来,义乌把发展进口贸易作为推动市场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来抓,进口出口双向互动,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一大批国外二三线日用消费品品牌通过义乌这个“桥头堡”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本届义博会还设置了进口消费品专区,展示来自全球各国的精品,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洋货,有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家国际企业参展,展示进口家居用品、进口工艺品等,着力开拓进口贸易新蓝海。

  展会期间,还有一些国际化元素值得关注。如作为中美文化交流合作、贸易平台以及民间外交平台,美国之窗—义乌马斯卡廷中心将落户义乌国际商贸城 五区进口馆;中国建行善融商务义乌进口馆开馆;“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大事记图片展;国内唯一一个能直接邮寄两百多个国家邮件的“万国邮局”亮相进口馆 等,都为义乌增添了“国际范儿”。

  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义乌是知名的电商之城,注册电商账户达25万个,其中跨境电商密度国内第二,义博会也聚集了众多网商、网货。

  本届展会首次设立了微商展区,馆内将时尚设计、“互联网+”、微商、网红等创新元素深度融合,引领行业风向标。人人店、敦煌网等国内众多知名微商企业将亮相品牌微商馆,还有来自国内的百名网红齐聚展会,通过网络直播、新品发布会T台秀等。

  同期还将举办中国网红创新创业大赛、世界网红争霸赛、中国义乌首届移动电商创业创新高峰论坛、“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创业创新盛典、第三届互联 网+跨境电商品牌货源对接会等一系列“互联网+”活动,一批电商、微商大咖云集,为线上线下从业者带来新思路、新模式,助力信息产业升级提速。(完)

                   热   点      
更多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