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路径与实践经验,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10月18日,以“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数智思政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开幕式会场
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致辞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正深刻改变高等教育形态,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空间。他强调,推动数智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吸引力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学近年来持续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推动慕课、微课、云课堂等数智化教学形态发展,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打造“行见八闽”等实践品牌,积极推动思政课在数智时代的转型与升级。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以“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智化能力”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数智时代的思政教育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与自我。面对算法偏见带来的“信息茧房”与价值观碎片化、技术座架对教育主体性的冲击、虚拟交互带来的师生情感联结弱化以及AI代劳引发的思维惰性等挑战,他强调要善用新技术丰富课堂,同时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不可替代。他提出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坚持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指导原则,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充分发挥“七个育人”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传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郭凤志教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清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天民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建军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永生教授,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科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褚建勋教授,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艳萍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素芳教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红梅教授作大会主旨发言。

分论坛会场

分论坛会场

分论坛会场
研讨会设“数智时代思政课建设”“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和“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政引领力”三个分论坛以及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具体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
近年来,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厦门大学围绕数智思政,积极探索以新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实现改革与升级。本次会议主题兼具前瞻视野和现实关怀,将有助于推动数智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深化与实践创新。(文/肖敏 王斯羽 江春萍 图/庄华)
(责编:陈楚楚、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