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五四青年节”温家宝忆青春岁月:我的第一份工作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 作者:中福影视 | 发布时间: 2016-05-04 | 1367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1968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的温家宝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春节过后的一个夜晚,他挤上了从 北京驶往兰州的列车,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2年的野外地质工作和生活。“地质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 祁连山的风光和大自然的奥秘,给了我探索的勇气。”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中,温家宝写到,自己“梦里常回祁连山”,那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梦想 开始的地方。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带您走进温家宝的青春岁月,聆听他的动人回忆,并与广大青年共勉:“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以下文字均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章节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一、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被安排到后勤科学习和烧水。一个能容两吨多水的锅炉,十个人轮流值班,烧开水供队部人员使用。早起生火,晚上封火。拉煤、倒煤灰,我总是弄得满脸黑污、浑身煤尘。”——温家宝

1968年初,我结束了在北京地质学院8年的学习生活。春节回天津向父母告别后,返回北京。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挤上了从北京驶往兰州的列车。

列车在朔风怒号中开动了。我此行是前往甘肃省地质局报到。那将是我从事地质工作的新起点。

我带的行李非常简单:一个装衣物的帆布箱、一套用儿时曾用过的油布捆绑的被褥、两个装满书籍的小木箱。

车厢破旧、旅客拥挤。列车行驶了许久,我才找到座位。过西安、经天水后,渐渐映入眼帘的是黄土高原、崇山峻岭。两天两夜后,我终于到了兰州。

我报到后,即被分配到地处酒泉的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以下简称区测二队)。我在兰州只耽搁了一天,办理了转运行李手续后,继续乘火车前往酒泉。

区测二队的队部坐落在酒泉南梢门外、北大河旁。虽说在城外,却是个好地方。那里有一片湿地,还有座大桥。那里可以望到祁连山。我常常出神地望着祁连山,它 是那样的挺拔,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它是那样深邃,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深不可测;它又是那样美丽,山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山谷 松柏成荫,一片葱绿。

那会儿,我们新来的大学生都没有下分队,集中在队部烧锅炉、参加科室学习。我被安排到后勤科学习和烧水。一个能容两吨多水的锅炉,十个人轮流值班,烧开水供队部人员使用。早起生火,晚上封火。拉煤、倒煤灰,我总是弄得满脸黑污、浑身煤尘。

这年冬天,我们新分来的大学生和一些老技术员被安排到酒泉县丰乐公社(今丰乐乡)劳动锻炼。丰乐公社位于祁连山脚、丰乐川旁。这是个很穷的地方。农民住着 土坯房,喝着涝坝水,靠种田维持生活,艰难度日。我被分到二坝大队,和一名技术人员住在队里一位老饲养员家,我们三人睡在一个炕上。

距二坝大队东南8公里外的台子沟是丰乐公社重要的水利工程,承担着2.8万亩农田灌溉和5000多人的生活用水。我们的任务就是挖建台子沟水利干渠。数九 寒冬,我们和社员一样天不亮就起床,吃些面汤或苞谷面糊糊,再揣上两个干馍,步行到工地。那时,我年轻,能吃苦。在一人多深的沟里,一锹一锹地将土甩上沟 边;几十斤重的大石块背在后背,连走带跑几十米都不感到累。手上磨出了泡,背上磨破了皮。午饭,常常就着开水吃凉馍。就是这样,我们干了三个多月。

二、自勉一生将以高山为伴

“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温家宝

1969年年初,我被分配到区测二队五分队,参加1:20万祁连山幅、高台幅、平川幅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工作。由此,我开始了作为一个地质队员的野外地质考察工作。

第一年,我被分到重砂组做淘砂员。所谓淘砂,就是将取自河漫滩或冲沟冲积物中的砂样,用砂盘在水中淘洗,去掉轻砂,留下含有矿物的重砂,晾干后装入标准纸 袋,登记编录,送实验室作矿物鉴定。然后,绘制重砂图,以了解矿物分布,并据此分析找矿远景。我不仅很快掌握了淘砂技术,而且随时注意观察地质现象,思 索、分析、探求规律。

第二年,我开始参加地质填图和矿产普查工作。实际上,我对野外地质工作并不陌生。在北京地质学院读书期间,我曾多次参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我对实习很有 兴趣。在实习中,我学会了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也受到正规的地质填图训练,掌握了一般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在实习期间,我和老乡们同吃同住,体察山 区农民的生活。我对他们了解得愈深,感情就愈真,觉得自己的责任就愈重。那时,我常常自我勉励:一生将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 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更期待着在祁连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

当时,我们五分队下设两个大组:地质组,负责填绘地质图,编写地质报告;矿产组,负责填绘矿产图,编写矿产报告。每个大组又设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三人组 成。组长负责定点、填图、记录,一个组员协助观察,并量产状、打标本、采集样品,另一个组员携带仪器,作放射性测量。我仅当了一年组员后,就担任了小组 长,以后就做大组长,负责矿产工作。

尽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祁连山的风光和大自然的奥秘,给了我探索的勇气。

三、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

“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温家宝

在野外考察中,我们要顺着深沟爬至山脊,直到冰雪覆盖的地方。因为深沟切割,岩石露头、层理变化、岩浆侵入、构造形态十分清晰,宜于观察,沟两侧的地质状况也便于对比。

我在野外观察时十分细心,一丝不苟。为了定一个点,有时要跑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不敢马虎。

在行内,有“遥测点”的说法,即通过远远眺望,可以看到岩石、地层、构造。但如果去实地观察,就要攀很高的山,走很长的路。于是,有人就将远远看到的地质现象加以描述,并根据观察点附近的地貌特征在地形底图上定点了事。

在野外考察中,我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决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地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我深知,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

四、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温家宝

在野外考察中,我充分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注意地质现象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把地质理论与野外观察的实际相结合,力求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地质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我平静从容地面对艰苦,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尊严,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美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这样的内心,有着常人的愿望和追求,也有着神仙般的诗意和广阔。

我喜欢层峦叠嶂的山峰。我们常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工作,每次上山,除了几个地质人员外,很少能见到人。有时,骑着牦牛或骆驼要走上一天。我一边走一边唱,把从小学会的歌曲都唱上一遍。空旷的山野,只有我的歌声在山谷里回响。

我常年沿洪水坝河观测,河两岸是悬崖峭壁,河床切割很深,河水汹涌澎湃。天冷时,河面上间或有冰雪覆盖,河流成了暗河。我有时踏冰过河,有时要攀登岸边悬崖峭壁。这条河总是伴我前行。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