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科研创新土壤,注入开放高效、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泉,孕育出郁郁葱葱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数据显示,如今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9.5%,区域R&D投入占全国比重30.5%,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1.18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位于江苏的研究所引进上海人才团队完成原型产品开发,在上海孵化企业并进行产品量产,获得安徽的资本投资,未来还将在长三角其他地区产业放大……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经常提及的由长三角国创中心支持孵化的安泊智汇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是长三角区域科创和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另外,针对引领性、颠覆性的“硬科技”,长三角国创中心通过“拨投结合”方式,使用财政资金前期投入支持,加速技术成熟并走向市场。截至2023年12月,长三角国创中心已在长三角区域组织实施了97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长三角国创中心和地方园区投入26亿元左右。
“一体化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一体化整合长三角科创资源、一体化征集重大技术需求、一体化组织协同攻关。谁出题、谁出钱,谁接题、谁用钱,打破科研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地域局限,不断丰富科创共同体建设,让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畅通流动。”刘庆说。
协同创新生态的不断深化,让越来越多的“硬科技”在长三角攻坚落地: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等与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等单位,携手解锁首份小鼠脑“交通地图”;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上海理工大学一起,共同发现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
科研共创、产业共兴、要素共享、人才共育……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生态图景徐徐展开,生机盎然。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