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工作人员 查询
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全国面积最大的华南虎野化训练基地在龙岩启用
  • “一站式”省级惠企政策申享平台上线 助力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 第二十三届中国(福建)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漳州举办
  • 构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新范式 厦门思明启动“一路追光”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带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活动周在福建古田举行
  • 聚焦冶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漳州芗城在榕招商
  • 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试点推进会召开
  • 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国际论坛关注“数字鸿沟”
闽剧《梅玉配》青年表演人才培养福州开班
来源:人民网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2-07-07 | 8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闽剧《梅玉配》青年表演人才培养,5日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举行开班仪式。

闽剧《梅玉配》作为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从“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先生1918年首演距今已一百余年。郑奕奏凭借出演剧中主角苏贞玉一举成名,这部戏还造就了李铭玉、郭西珠、林瑛等许多闽剧名家,共传承七代演员,经久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至今演出已超千场,是剧院的“看家戏”。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称,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瑛老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闽剧艺术家,曾在福州台江连续演出六个月,场场爆满;以周虹、陈洪翔、陈琼“三朵梅花”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演将该剧不断发扬光大,分别赴台湾参加福建文化宝岛行,赴新加坡参加文旅部欢乐中国年活动,在滨海艺术中心连演三场的演出,都受到台湾同胞和海外乡亲的热捧。

2021年《梅玉配》还入选了文旅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2022年,剧院创新该剧的海外推广方式,与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总会联办元宵闽剧晚会,在元宵佳节这一天以线上演出形式共同为旅居加拿大的海外乡亲送上该剧,取得良好反响。

闽剧《梅玉配》比较好地保存了闽剧的传统科介,行当非常齐全,正旦、花旦、彩旦、小生、老生、三花等都有出彩的表演,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鲜活生动,让该剧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对守护与传承剧种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艺术基金、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和关心下,这也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继2014年闽剧《贬官记》青年表演人才培养、2019年闽剧《双蝶扇》青年表演人才培养之后,第三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对此次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十分重视,组织了强大的教师阵容,汇聚了戏曲界知名专家、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文华奖、梅花奖演员以及《梅玉配》剧组老一辈艺术家、资深演员等,对青年演员进行示范教学。

教师代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瑛表示,作为授课老师,既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非遗传承人,职责就是把闽剧经典剧目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传承中创新,同时通过剧目的传承发现好苗子,让闽剧薪火代代相传。

学员代表、青年演员文焱说,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及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青年演员有机会拥有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学员们将会积极认真参与学习实践,希望通过这次的国艺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使专业技能和艺术文化修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次培训班共招收了各行当的15名学员,这些学员都是有潜质、有才华、在戏曲界崭露头角的青年表演人才,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计划于8月4日由培训学员面向社会进行汇报演出。

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起源于明末,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唯一的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州方言系的20多个县市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旅居地。闽剧历经数百年的变革,形成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记者 刘可耕)


                   热   点      
更多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