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以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为契机,“一盘棋”深入推进产业平台国际化、引才渠道国际化、人才服务国际化,大力提升人才发展国际化水平。
外国人才参观位于软件园一期的厦门火炬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一个个重磅文件、一项项有力措施、一次次改革创新,逐渐构建起了人才资源汇聚、人才活力迸发、人才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成绩单”。目前,高新区拥有常驻外籍人才1300多名,台湾特聘专家专才近200名。
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厦门,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成为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推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发展“加速度”
人才、产业双链融合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作为厦门产业人才的聚集地,一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服务企业需求,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第一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支持。
当前,厦门加快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火炬高新区一如既往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招大引强,持续壮大平板显示、电力电器、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厦门重点布局产业,推动天马8.6代面板、中创新航三期、宁德时代、海辰储能、时代电服等20个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总投资达1246亿元。
智融合研发工作人员正在进行Stand-Up Meeting(研发站会)。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平板显示产业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三十年发展历程中的一张金名片,产业规模超千亿。厦门火炬高新区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产业示范基地连续3年获得“五星”评价,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拥有天马、友达、冠捷等多家百亿元级龙头企业。近年来,火炬高新区紧抓下一代新型显示产业机遇,持续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水平,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平板显示产业呈现出加速集聚、提质增效的良好势头。上个月,总投资330亿元的天马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开工,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将助力厦门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高地。今年,全球第二大玻璃基板制造商——日本电气硝子也继续在厦增资扩产,电气硝子五期项目总投资5.7亿元,拟于2023年投产,将建成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加工厂。
搭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厦门软件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也获得“四星”评价,培育出美图秀秀、美亚柏科、吉比特、美柚等诸多中外驰名企业。园区形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移动互联五大行业细分领域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多家企业包揽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亿联网络SIP话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美亚柏科是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龙头企业、网络空间安全及大数据信息化方便的专家,位居国内新标准社保卡发行量前列的易联众……为海内外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火炬高新区发展龙头企业,集聚了一大批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高新区内746名“厦门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超八成分布在天马微电子、联芯、三安、冠捷等龙头企业;817名“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超六成集中在美亚柏科、网宿科技、4399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韫茂科技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一家先进高端装备公司。“厦门有非常好的LED、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三安、瀚天天成、乾照光电、士兰微、时代新能源、中航创新等一流企业集聚,而公司正好是做高端制造装备,所以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机遇。”厦门韫茂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韫宇这样分享自己从国外回到厦门的创业初衷。他说:“火炬高新区从公司的注册、找场地、找资金,到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都给了我们很大助力。”
韫茂科技研发团队进行设备调试。厦门火炬高新区供图
围绕龙头企业强链补链,提升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进而吸引一批产业人才来厦兴业。以宁德时代、海辰锂电为龙头,积极拓展引进杰瑞、恩捷、中科华联等配套项目,及福建巨电、通敏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今年“9·8”投洽会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推动15个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超168亿。其中,锂电池隔膜领域的全球行业龙头——恩捷股份投资52亿元,用于恩捷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项目16条锂电池隔膜基膜与涂布分切生产线的建设,建成后将为厦门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再添动力。
广发“英雄帖”
创新多元招引形式
“参加‘春晖杯’大赛是我走上创业路的一个契机,赛后的对接活动更是推动回国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龙晖,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A萌郎”。2015年,还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张龙晖,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
赢得“春晖杯”大赛优胜奖后,张龙晖参加了赛后的对接活动,受邀去了深圳、杭州、宁波等国内多个城市考察。“回来以后,我发现国内求才若渴,故乡的‘开放包容’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创业氛围非常好,就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
2017年,张龙晖回国创业,选择落脚故乡厦门,在火炬高新区创立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在火炬高新区和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公司入选了国家及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火炬高新区还在场租、税收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了艰难的初创期。同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办,张龙晖带领团队开发了全国首个专利可视化智能导航平台,在金砖会议期间吸引了多国领导人驻足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火炬高新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样吸引了张龙晖的爱人奚丹。2020年,奚丹通过“春晖杯”大赛入围后,也回到国内,在火炬高新区创办了厦门康养谷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了高新区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
如今,夫妻俩的创业故事在火炬高新区传为一段佳话,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以“赛”引才,深挖科技人才“蓄水池”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举办“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春晖杯”留学人员项目厦门行等多场海外人才交流活动,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广发“英雄帖”,吸引带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扎根高新区。
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招才引才渠道不断拓宽。在“2022厦门人才服务月”上,火炬高新区组织科华数据、三安光电、亿联网络等园区重点企业参加了厦门留学人才专场招聘交流会。会上,企业代表与留学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170余名留学人才互动交流。据初步统计,园区企业线上线下对接人才达700人次,收到留学人才简历超300份。
“厦门工业半导体研究院集聚高端研发人才30多名,有超过四分之一是来自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以及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及团队。”高校和研究院所也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招才引智的“合伙人”。依托落地园区的清华海峡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厦门分所、厦门半导体工研院、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近20个重点研发平台,火炬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上百名国内外高端研发人才和数十个技术专家团队。
吸引人才,让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创造,火炬高新区还拿出满满诚意。针对海外留学人才项目、“春晖杯”获奖项目、海外创业大赛项目等,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补助和三年最高400平方米场租优惠。目前,累计引进留学人才创办企业超600家,其中90%以上的留学人才为硕士以上学历,园区落户的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超六成有海外留学经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