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台由各大厂商最新开发的发动机,完全称得上是潮流的先驱者,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它们都有哪些技术上的新突破?目前已经在哪些产品上应用?
奔驰M256 3.0T L6发动机
直列六缸一直都是宝马的拿手好戏,此次奔驰原厂代号M256,48V微油电直列六缸汽油涡轮发动机颇为抢眼。这具发动机最大的特色,在于具有48V的微油电动力技术,该发动机除了原本的12V电力系统之外,还加入了未来将成主流的48V电力系统,用来支援水泵、空调压缩机、ISG整合式启动马达,以及电子涡轮(用来改善涡轮迟滞)等装置。奔驰表示这具全新的直列六缸汽油双涡轮发动机,将拥有媲美八缸的性能,以及如同四缸发动机的油耗水准。
M256拥有300KW、500NM的动力表现,整体性能比M276的244KW、480NM更强,碳排放量大幅下降15%,并配有汽油微粒过滤器来强化废气控制效能。这款发动机已经在2017年正式推出。
奥迪3.0T V6发动机
奥迪现在有两台3.0T V6发动机,一是现在广泛应用的3.0L V6机械增压机头,现款奥迪Q7、A7、A6L等车型都有广泛应用,另外一台就是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全新3.0T发动机,已经在新一代A8、A7等车型上使用,这台发动机算是保时捷主导开发的4.0T V8发动机低配版,可以理解为删减了两个气缸,同时拿掉可变气缸系统,增加了平衡轴缓解一阶谐振。
得益于全新的构型和更前卫的技术加持,这台全新3.0T发动机相比奥迪现役的机械增压发动机更具潜力,这不仅表现在发动机的性能储备上,双涡轮版本可以达到450马力/600N˙m,同时热效率、轻量化、涡轮响应等等都全面吊打后者。
单涡轮双涡管
与保时捷2.9T V6相比,两者都是90°夹角,采用顶置涡轮和顶置排气结构,不同的是,保时捷用的顶置双涡轮,而奥迪A7/A8则“阉”了一个涡轮增压器,属于单涡轮双涡管,但为其配备了AVS气门升程以及48V轻混系统,同时不排除未来奥迪旗下性能车(S7、S8)使用双涡轮版本的可能。
保时捷4.0T V8 发动机
很多人都说保时捷4.0T V8其实就是奥迪发动机的,其实这里面存在这很大的误区。保时捷4.0T V8和奥迪 4.0T V8这两款发动机在缸径、行程、涡轮布局等诸多结构细节方面,都没有多大关系:奥迪4.0T的缸径*行程为84.5*89mm,而保时捷则是86*86mm,前者注重发动机低扭表现,而后者相对趋近了一些发动机在中高转速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说说“反置涡轮”。一般来说,V型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涡轮会挂在发动机的两侧,每个涡轮分管一边气缸的增压工作,上一代保时捷卡宴turbo的4.8T V8发动机便是这样的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在制造难度上相对容易一些,但这样的设计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无形间增加了发动机的宽度。
没错,“反置涡轮”就这样来了:将发动机传统进排气位置颠倒一下,而后借助于90°夹角发动机在两侧气缸中间的空余位置布局涡轮增压器。这样一来,发动机的宽度得以有效减少,使得发动机尺寸更加紧凑,而这一结果,对于未来保时捷8缸兼容混合动力系统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
除了“反置涡轮”设计之外,在曲轴设计方面也与一些V8发动机不太一样:它采用了平面曲轴,而上代卡宴turbo 4.8T V8发动机则采用了十字曲轴。平面曲轴V8发动机除了在气缸的点火顺序上区别与十字曲轴V8发动机之外,在结构轻量化与高转速动力响应发挥上都有着一定优势。
以上两点是该发动机的核心亮点。在其它方面,该发动机还采用了集成式缸套设计,并在缸壁内侧进行了镀层处理(高硅铝铸造缸体+离子镀层缸衬)。集成式缸套的优点无非就是封闭水道,不仅能够提高气缸的热交换效率,优化散热问题,还能够简化零配件结构,在轻量化方面有优势。而镀层处理无非就是增加缸壁内部的抗磨性能,提高发动机耐久性。
丰田2.5L 自吸混动系统
国产新一代凯美瑞2.5L及2.5L混动版是当前25万左右B级车中黑科技最多的产品,13:1的压缩比、41%的热效率是这一代车型最重要卖点,没有之一。这款发动机虽然说没有翻天覆地的改革,但在丰田的各种手段下取得一个比较好的进步。丰田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内耗提高输出,实际就是降低排气、冷却以及泵气损失、减少摩擦,同时提高燃烧质量以及进气效率。
混动版依旧是凯美瑞的杀手锏,鉴于混动系统提供的稳定工作负载,燃油版的2.5L自吸发动机在混动版上进一步升级,压缩比达到14:1,热效率达到41%,为同类型之最。此前,雅阁2.0L混动版一直在价格上压凯美瑞混动一头,如今,相同的价格(官方价23.98万起)凯美瑞用上了更先进的混动系统,第九代雅阁想要实现反超已经无望,只能寄望明年上市的第十代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