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焦虑,是这几年最常被提起的话题。中年人的焦虑是不知道35岁失业后自己能干什么?20岁的焦虑是如何开除自己手下的70后、80后们;传统企业的焦虑是“时代抛弃了你,连声再见都不会说”,经销商的焦虑是什么时候自己被取代。
前面那些个焦虑是因为被人灌下的一碗碗毒鸡汤。知名快消专家苗庆显写过一篇文章——《“干掉你,与你无关”“滚,我不犯错,谁也干不掉我”》。就撕开了所谓“干掉你,与你无关”“时代抛弃了你,连声再见都不会说”的真面目——一切都是因为你自己种的因,才得到今天的果。
B2B的嚣张
近日,一则广州红牛封杀阿里巴巴零售通的消息在B2B圈里炸开了锅。
从此文我们可以看出来,为了保证自己产品价格的稳定,广州红牛要求自己所有的客户不允许给阿里零售通供货,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这几年B2B平台发展迅猛,尤其是阿里的零售通,京东的掌柜宝,几乎成为终端商家的标配,这两大平台也渐渐成为快消品牌第一串货平台。此次广州红牛下的“封杀令”稳定价格,保证渠道利润。
这对于经牛的客户是件好事,但对于B2B的专家门来说却是触了电门。一位B2B大咖说到“当一家企业拒绝创新,拒绝接受新的东西,离死亡也有不远了”。“没有晋升通道,拒绝一切创新,这家企业再强大又能怎么样?”
说实话,我是不明白这位大咖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凭什么认为不与阿里巴巴零售通合作就是拒绝一切创新,就是拒绝接受新的东西。这架势用一位传统快消人的说法是“和我合作的,就是拥抱创新,有前途;凡是断我货的,下通知封杀我的,就是固步自封,就是拒绝创新,就是自绝于未来。什么狗屁逻辑?你是正义的化身吗,你是月亮女神要惩罚谁吗?”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这难道是B2B平台现在的逻辑?另一个B2B大咖说到“不与我合作者,我必串之”,如果说我以前以为B2B的勇气是“梁静茹”给的。现在我明白了,B2B平台的牛气,是那些没“节操”,没底限,给钱就卖货的“经销商”给的。
别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嚣张的危胁企业?你不跟我合作,好的,我从你下面的客户手里进货,低价进,我串死你,弄乱你的市场。到时你就来求着我了。
要知道快消产品在B2B平台通常就是炮灰,用来吸引流量的,因为经销商、消费者价格敏感,在大数据杀熟的年代,消费者再傻也知道一瓶可乐市面价格是3元,你如果在京东买1.8元一瓶,那就是优惠,你就会相信其它产品价格都没有杀熟。靠着一瓶便宜1.2元的可乐,你可能被杀熟出去几十上百元。但你都不会心痛。
然而,终端店家看到B2B平台上的价格,第一反应就是经销商坑我,原来他们可以这么低价拿货,他们心太黑了。第二反应是厂家不厚道,对于乱价不管理;第三反应,我做这个品牌不挣钱,我换别的品牌。
经销商的短视
做快消的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价格卖穿了,产品也就死了。既然都知道这个问题,经销商为什么还要选择供货给B2B平台去串货呢。
是B2B平台给的政策吸引人吗?当然不是,阿里巴巴的零售通,你要用品牌,给品牌使用费,还要有品牌押金,销售要给返点。当年阿里巴巴和京东进军快消圈的口号就是杀死经销商。可以说十分的不友好。
那如此不友好的政策,为何经销商都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选择B2B平台呢。概因B2B会讲故事和经销商的短视。
说B2B会讲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什么“阿里十八罗汉合伙人”“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你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阿米巴平台,我们要孵化更多的伙伴”等等,这些的故事十分有煽动性,其效果不亚于传销故事。
能在快消这行业混的人,哪个没有点传奇故事,哪个都有吃过时代的红利。记得年前有个沸沸洋洋的故事,王老吉的董事长在《财富论坛》上发表“喝王老吉可延长10%的寿命”,一个叫尹烨的人躺了枪,他只是礼貌的点了头。被王思聪喷为“礼节性点头也是傻逼”,其后尹烨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希特勒统治时期,谁敢真正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同样的,在周围的氛围都在说着“经销商要凉凉”“传统快消要凉凉”,我们的经销商伙伴在这样的强大氛围压力下,选择接入B2B平台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一类经销商我们可以称之为“学习婊”型经销商,有会我就去参加,有培训课我就去听,有新思想我就要挂个牌。毕竟这也是发朋友圈的资本。但就是不肯花点钱用在完善自己的系统,完善员工待遇,完善人才培养。只相信亲人,不相信职业经理人。
理论大家都会说,价格卖穿了,产品就死了。但是真到自己的身上,总想着“价格稳定是厂家的事”“任务太重了,我得串点货”“我不串货,别人也会串”“产品那么多,死了我再换”。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B2B平台才可以骄傲的说“厂家不跟我合作,我串货也能串的你叫妈”,经销商说,价乱都是厂家的事情。不是替厂家说话,厂家对乱价是“睁一眼闭一眼”,经销商是“借风使浪”。双方的不团结,是当初B2B平台敢喊出来“砍掉经销商”的底气。
只是B2B平台发现,快消的错综复杂是他们一时之间无法取代的,这才选择先招安经销商,一点小恩小惠,让经销商先为自己打工,最后再杀之后快。
2017年中粮可口可乐厦门厂获得中粮可口可乐第一瓶装厂,他们负责人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与京东的合作。
经销商的极端
相较于爱学习,爱鸡汤,爱发朋友圈的经销商伙伴,另一种傲骄型的经销商也是让人头疼。在春糖之前,问过一个经销商伙伴参加春糖嘛。该经销商说“我才不会去参加呢,向我们这样有实力有思路的经销商,每天几十个品牌来找我们,我们还需要去参加那么LOW的春糖会”。
这类经销商的思想也是很长见的。依旧停留在过去的辉煌当中,认为自己行业中数的着的,品牌厂都得跪求着自己来代理,自己跟皇上一样,等着翻后宫的牌子。
在供不应求的年代,我们见了太多这样的坐批,认为自己的产品品类多,所以那些个终端小店必须来自己这进货,自己跺一脚,整个城市都是抖三抖。自己只要照顾好那些个大品牌,服务好组织路线就好了。
可现实是如今大品牌尾大不掉,一些小而美的品牌却经常有惊喜出现。就象本次春糖会,有朋友评价说“没什么亮点,看不到未来一年的方向”,而有的朋友却说“今年亮点是药企进入快消行业,功能饮料还有一战”。
对于经销商,不要因为“一两千万的流水”就目空一切,不要认为大品牌的是成功商人的标配。
我们害怕“学习婊型”经销商,更怕不学习的经销商。听传统营销里的新知识。守住价格底限。
焦虑不能停
经销商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也是因为人群必然导致不团结。这也是B2B平台可以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最后,经销商团队是一定会被消灭取代的。就实力,经销商团队是比京东、阿里有钱的,但别人是把钱聚在一起,而经销商团队是整体有钱,可分而化之。
未来B2B会继续嚣张下去,经销商团队会成为阿里、京东的配送铁军,而后成为一种传说。
多年后,或许我们能听到这样的说法“你以前干什么的”
“做经销商的”
“经销商是个什么?”
“经销商是一个桥梁,搭建厂家和门店的桥梁,我们负责把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眼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