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恐子女离婚财产被分 超99%老人遗产不给儿媳女婿
来源:中新网 | 作者:zfys6666 | 发布时间: 2018-03-22 | 14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办理时长:

如果材料齐全,公证处会很快安排公证员办理,办理过程中公证员会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顺利的话,1-2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收费标准:

遗嘱公证一般收费300-500元。

二、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必须由立遗嘱人全文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制作的年、月、日。自书遗嘱不需要见证人在场见证即具有法律效力。

自书遗嘱可按照下列程序订立:

(1)遗嘱人书写遗嘱内容。遗嘱人应亲自书写遗嘱全文,这样既可以真实表达遗嘱人的意志,又可防止他人伪造、篡改、添加遗嘱内容。

(2)遗嘱人在自己书写的遗嘱上写明书写的年、月、日和地点。订立遗嘱的时间对遗嘱的效力有一定的影响,如不同书面遗嘱内容相矛盾时,应以时间在后的书面遗嘱为准。同时,订立遗嘱的时间有时也可证明遗嘱内容的真伪。

(3)遗嘱人亲笔签名。

(4)自书遗嘱中如需涂改、增删,应当在涂改、增删内容的旁边注明涂改、增删的字数,且应在涂改、增删处另行签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表示,有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三、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是指因遗嘱人不能书写而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中国《继承法》第17条第3项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四、录音遗嘱

录音遗嘱是指遗嘱人用录音的形式制作的自己口述的遗嘱。为防止录音遗嘱被人篡改或录制假遗嘱弊端的发生,《继承法》第17条第4项明确规定:“以录音形式设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的方法可以采取书面或录音的形式,录音遗嘱制作完毕后,应当场将录音遗嘱封存,并由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五、口头遗嘱

中国《继承法》第17条第5项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由于口头遗嘱有易于被篡改和伪造,以及在遗嘱人死后无法查证的缺点,所以《继承法》对口头遗嘱作了以上限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7条还规定了公证、自书、代书3种形式;并规定,在生命垂危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可以口授遗嘱。口授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并作证。危机解除后,口头遗嘱无效。

>>遗嘱继承的应该继承什么?

是继承,更是传承

按大多数人的想法,立遗嘱多发生在多子女家庭,但是近几年来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家庭老人订立遗嘱不在少数。中华遗嘱库江苏第一登记中心运行一年多以来已经为4000多名老人服务,其中为独生子女订立遗嘱在所有遗嘱中,占比从一年前的9.85%增至现在的40.2%。指定遗产属于独生子女个人财产,提及避免遭遇子女离婚导致财产分割的风险占比高达99.3%。

近年来,中国人财产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受益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完善,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个人财产的积累。五千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这么有钱过,房产价值的不断走高让一大家子都想为自己应得的一杯羹争一争;五千年来中国人也没有遇到这么高的离婚率,很多人结婚的时候就为离婚的可能作打算,特别是父母;赶上全球化的人口迁徙,以前亲戚就住在一亩三分地上,在一个大院就能把手续办完,而现在,亲戚们不仅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甚至移民至国外,财富传承在流程上就很难办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父母先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辈去世的案例不在少数,也加大了继承的复杂程度。这些综合原因促成了善用遗嘱这一工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对象。

中华遗嘱库启动的推动者陈凯认为,除了要让更多人了解遗嘱、善用遗嘱,陈凯还表示,国人对于遗嘱的深层意义价值需要更进一步的更新。随着人们家庭财富的不断累积增加、家庭关系的不断变化,财产的传递实际上正经历继承到传承的一个过程。“好比说,我有一套房子,继承是把房子传给儿女,至于儿女怎么处置我不管,是放着升值,还是卖了享受,都是他们的事;而传承则是希望这笔钱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而不是坐吃山空,房子等值的财产让子孙后代几辈子都吃不完,从继承到传承实际上上升了一个档。继承只考虑一代人,而传承考虑到一个家族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持续管理的概念。

如果说继承的是一种物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那么,陈凯所主张传承的则是一种精神、一种事业、一种文化。从继承到传承,是法律人的信念与信仰,更是全体中国人的期待与追求。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