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联合国总部开幕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中福影视 | 发布时间: 2016-06-22 | 402 次浏览 | 分享到:
“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联合国总部开幕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观众欣赏画作。 邓敏 摄

  中新网联合国6月21日电 郑和下西洋、西汉千年伊斯兰玻璃、清朝“一口通商”黄埔古港、意大利威尼斯、瑞典哥德堡号……一幅幅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风土人情及人文历史的画作,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让世界各国观众感受跨越时空的景象。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观众欣赏画作。 邓敏 摄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观众欣赏画作。 邓敏 摄

  画家冯少协1964年出生于广东普宁,现任广东画院副院长,其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收藏。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李立言致辞。 邓敏 摄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李立言致辞。 邓敏 摄

  冯少协在开幕式上说,由于历史资料极其有限,如何以艺术的视角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构 想,成为一项艰巨的艺术工程。他认为,历史题材的创作应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作品勾引起观众对历史的联想。为此,他的作品选择将“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 迹和文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力求为时代留下历史的记忆和对历史的思考。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画家冯少协(左三)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李立言(右二)等嘉宾合影。 邓敏 摄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画家冯少协(左三)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李立言(右二)等嘉宾合影。 邓敏 摄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李立言在致辞中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画展,使大家加深对两千多年来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和 认识,从文化层面共同推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倡议,也通过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和相互借鉴,呼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画家冯少协讲述自己的创作历程。 邓敏 摄
当地时间21日晚,“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共展出《回望·黄埔古港》、《1745年最后的航行·哥德堡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多幅大型油画和照片。图为画家冯少协讲述自己的创作历程。 邓敏 摄

  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州日报和广东画院等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已先后在中国广州艺术博物院、泰国国家 美术馆、马来西亚马六甲·朵云轩艺术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盟总部,以及中国香港会展中心、中国澳门观光塔会展中心举行,美国纽约是其世界巡回展的第七 站,该展览将持续到24日。

  据透露,“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将于8月中旬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完)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