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同8月24日电 (记者申佳平)截至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记者日前从2025中国算力大会获悉,我国算力产业已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交通运输、气象服务,到数据训练、影视渲染,如今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多位与会专家告诉记者,当前算力产业仍面对分配缺乏全局规划、生态协同不足等挑战,各方应合力推动算力产业从“各自为战”走向“一张网”协同运作,切实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算力是释放大模型能力的核心引擎,也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对《2025综合算力指数》进行解读时表示,当前我国综合算力呈现东部引领、中西部崛起的协同发展态势,建议各方通过深度推进算网协同,提升算力供应质效,筑牢存算基础底座,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强化融合创新实践,共同推进高质量算力网络的大规模供给。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认为,“单个算力中心虽有优势但也存在局限,算力网络建设既得连接中心,也要连接生态。”算力消耗已成为衡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效的算力网络与调度机制,将推动算力更好用、更易用,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在普惠民生、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为云智算的发展创造广阔的新机遇。他呼吁产业各方围绕智算卡间互联、机间互联、AI应用跨架构迁移等关键方向,共同推动完善算力网络技术和标准体系。
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强调,我国各个城市、行业与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数据的汇聚、流通与价值释放,加快建设先进数据基础设施,抢抓AI时代发展先机。
建立统一算力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乘着“东数西算”东风,一批数据高速公路加速贯通,算力资源布局得到优化,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开幕式上,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该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可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超100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持续加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
熊继军同时表示,将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推广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实施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中国算力平台。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