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安宁病房里的青年志愿者:面对死亡,跨越自我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1-04-02 | 58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几位病人给志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位老奶奶之前对人很友好,但临近末期,身体已经处于“谵妄”的状态,谁都无法接近她,这让张婧一看到了“生命的流逝”。

王健男回忆,去年,病房来了一个病情发展特别快的病人,他有一种“命运对自己不公”的愤懑,对前来照顾的医生护士、志愿者恶语相向。“这让每个人都有挫败感,心里不好受。”王健男说,“他入院没多久就去世了,但去世前,他对我们说‘谢谢’。”

一位只有三十多岁的女病人,孩子还小,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却被判了“死刑”。她和王健男聊得最多的还是孩子,妈妈要离开了,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一开始我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拍照片、录视频、写信……但后来她体力太差了,就没有再尝试。”王健男说,“太遗憾了,但遗憾永远存在。”

死亡真的来到我身边时,我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

“其实父母和我,都会对安宁志愿者存有一点疑问,觉得会不会是一个充满创伤的服务工作?担心我没有足够强大的心态来目睹和面对死亡。但我去了之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创伤,有难受的时候,但更多是互相支持。”张婧一说,每次做完志愿服务,大家都会分享交流,甚至花一个小时来反思自己做的事。

中学时代,张婧一身边就有很多同学对生死的话题感兴趣,“可能有青少年的存在主义危机,想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当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会死,亲人也会死,一度陷入恐惧,又不知如何解决,于是想从文学、哲学、宗教作品中寻找答案。“一代又一代文学家、哲学家都在试图打破恐惧,但答案仍然悲观——没有人可以永生。”

成为安宁志愿者后,她换了一个角度面对死亡:如果人无法永生,那在死亡之前,有什么“最优活法”?“我们能做什么”?

“我曾经以为做志愿者是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但从在海医安宁参加培训的那天起,我觉得自己才是真正受益的那一个。”张婧一说,“作为学生,我们接触的大多是同龄人,对死亡的经历很少,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支撑我们的讨论。而现在志愿者们分享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有一次,张婧一拉着朋友到海医安宁参加“死亡咖啡馆”的活动。这是一个没有议程、结论或导向的小组活动,参与者讨论有关死亡的一切。

沟通,是张婧一从志愿服务中学到的最重要事项,“过去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现在我发现通过某种沟通,大家可以慢慢相互了解。沟通让很多事情变得容易”。

张薇说,对志愿者而言,最大的困难是他们在服务中可能会遭遇富有挑战性的生命状态,可能会“击中”自己某些过往的经历。所以每次服务结束,志愿者们都进行分享,疗愈曾经的创痛,让生命更有力量。

“每个病人都是独特的,每个志愿者也是独特的。”张薇说,有些志愿者和父母关系也存在问题,但在这里,他服务了很多父母,也见到了很多儿女,当他对双方都有了解后,可能有助于他与父母和解——这是活生生的生命给予的教育。”

王健男说,人和人的差异很大,临终前的愿望很难归纳,“但这些愿望往往是与人的关系相关的,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渴望与亲近的人在一起”。

有位志愿者告诉王健男,自从参与这个工作,对死亡不再那么恐惧了,王健男也渐渐反思自己,开始定期给父母打电话,主动关心他们,“这就是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要等到什么时候”。

陈知遇一开始并没有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做安宁志愿者,长期以来,她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一年回不了几次家,隔阂越来越深。

“身边的很多朋友虽然跟父母常联系,但很少有深度沟通,通电话只是说最近在忙什么,寥寥几句就结束,真正想表达的,却不知道怎么开口,然后积攒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心结。”陈知遇说,“如果我对和爸妈改善关系仍有期待,如果我还有机会能做点什么,就应该去做。”

2020年的国庆连着中秋,陈知遇回家过了一个长假。她硬着头皮拉着爸妈出去喝了一顿酒,把多年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还告诉了爸妈,自己在做志愿者,爸妈表示了一定的理解和接纳。“对家庭关系的改善,可能是我在海医安宁获得的最大收益。”

今年2月开始,她决定每隔三天,一定要和爸妈联系一次,看是否能改变什么,“其实你不是不爱爸妈,爸妈也不是不爱你,只是没对上频道”。

去年,陈知遇的姥爷被诊断出肺癌,今年过年回家,她发现原本精神好、牙口也好的姥爷已经瘦脱了相。“我该怎么办?”陈知遇脑子里想起了自己做志愿者的那些事,心中有了答案,“多陪伴姥爷,哪怕和他一起看电视”。“做志愿者最大的收获是,当死亡真的来到我身边时,我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