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来源:新华网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1-03-12 | 2912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面对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擘画:“要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人们还记得,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

这次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习近平总书记如同亲人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刺绣产业怎么助力脱贫”“酩馏酒怎么做成产业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无不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友谊宾馆聚英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都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图景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委员们的发言,不时同他们探讨交流。

胡豫委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疫情初期武汉收治重症患者的几所医院之一。

他清晰记得,去年2月10日,在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给大家鼓劲加油的场景。

此刻,又一个冬去春来,他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坐在了同一个会场。

有感于抗疫斗争的真切体会,胡豫提出“强化公立医院姓‘公’,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湖北省正在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已开工建设项目1037个。

“在抗疫斗争中,公立医院是中流砥柱。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在举国体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下一步,在医疗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壮大公立医院,这一条是明确的。”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是关键,医生也很重要。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辰委员,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刚一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就认出了他:“我认识你,但以前开会还没听过你发言。”

王辰在发言中提出,当前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地位不顾实际设立医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那现在在招生上一些专业是不是降低了分数?”总书记问。

“一些专业经常处于降分录取的状态,让这些本来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员素质从根上就出现了偏差,这一点让我们很担心。”王辰说。

“这个还是值得研究的,现在是急了点。”总书记表示。

“是的,盲目扩大医生数量,质量如果不上来,不是好事。”王辰建议,杜绝医学教育低质盲目扩张的现象。

“对,关键是含金量多少,这个要把好关。”总书记一语中的。

在随后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

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从“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到“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一项项具体部署,为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从“看好病”的问题,又谈到“上好学”的困惑。

来自兰州大学的严纯华委员在发言中不无忧虑:“近几年,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如何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国家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高教育品质,既要解决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区域内不平衡问题;既要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王欢委员,就新时代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有效解决“乡村弱”与“城镇挤”问题。

“你这个小学现在都是就近入学吗?”听了她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问。

“我们主要解决片内的就近入学学生。”

“这就是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

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将“高品质生活”细化为一个个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要求。

凝聚奋进力量——向光辉历史汲取精神滋养,从优良传统传承智慧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拉开大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再动员。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从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到在内蒙古产生的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还特别提及两段历史佳话:

“齐心协力建包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响应,援建人员和建设物资涌向内蒙古草原,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三千孤儿入内蒙”——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百尺竿头放步行。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更加需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