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月30日电(记者赵洪南)制作精良的传统满族袍服,寓意吉祥、色香味兼具的东北年夜饭,喜庆热烈的鼓乐表演……今年春节,就地过年成为新标配,但春节的仪式感不能少。观众们走进直播间,在“云端”重温那些久违的传统节俗。
瓦房店东港剪纸传承人门小龙在“辽宁文化遗产”直播间展示剪纸技艺。 受访者供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传统过年方式。传统节俗在线上开展,各地以系列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记录举办的民俗活动,让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们在网络上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辽宁非遗传承人姚俭萍近日就在“云端”秀起了旗袍制作技艺,教直播间里的观众做一件独一无二的传统满族袍服。
辽宁非遗传承人姚俭萍在直播间教观众做旗袍。 受访者供图
姚俭萍说,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过新年穿新衣和舞龙、舞狮、贴春联、放鞭炮一样,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过新年穿新衣”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寄托了人们想要驱邪避灾、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望。
“虽然新年年俗正在发生改变,但是网上直播的交流互动更多。我的直播间里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服饰非常感兴趣,直呼自己做一件新衣服过年太有仪式感了。”姚俭萍说。
辽宁非遗传承人姚俭萍在直播间教观众做旗袍。 受访者供图
东北人的年夜饭都吃啥?有哪些讲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辽菜传统烹饪技艺传承人刘敬贤在线上为不能回家过年的观众准备了一桌寓意吉祥、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
“红烧肘子、红烧肉、酱猪蹄、锅包肉……”浓郁的东北口音,配合娴熟的技艺,刘敬贤说,“希望线上的互动,可以让更多人领略传统美食的魅力,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宅”在家里、网购年货也成为今年置办年货的新特点。打开各种购物App,便能发现“年货节”成为一大主题词,采办年货、赶大集等活动纷纷“上云”“在线”。金华火腿、平遥牛肉、大连海鲜……网购年货,让家乡的味道不再遥远。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非遗购物节”也搬上了“云端”。农家小院里的老手艺、酒肆商铺里的老口味、民俗集市上的老玩意儿……各色非遗项目在沈阳文馨苑的传统老街里交相辉映,热闹叫卖,让观众体验线上逛大集的乐趣。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江帆教授说,就地过年不会消减过年的仪式感,也不会淹没过年的喜庆与热闹。不搞聚集性的活动,喜庆热烈的气氛仍然可以营造。给自己买件漂亮的新衣,用红彤彤的福字装饰一下环境,吃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编几条热烈的拜年微信,让自己也让家人和朋友周身温暖……这就是过年的热闹和喜气,这就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