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花钱就能拍戏?这个“制片人”套路多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22-12-06 | 1536 次浏览: | 分享到:

  冒充身份类诈骗案件中,虽然不法分子伪装的身份多种多样,但是可以把握一些共同的特征并予以防范:

  一是不法分子会冒充熟人,如亲人、朋友等联系较为紧密的人的身份进行诈骗,利用被害人的感情、“义气”,被害人一旦放松警惕,就很有可能上当受骗。因此如果对方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要保持理性思考,听其言、辨其行,一旦发觉有任何反常的地方,应及时查明对方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二是冒充“能人”,比如一些高调宣扬自己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或者是过于热情热心的人,他们往往强调自身有某些“过人之处”,自称可以帮助排忧解难,安排各种事情都易如反掌等等。面对这类人,要擦亮双眼,三思后行。

  三是冒充中介,谎称自己有各种渠道、资源,能够介绍好的兼职、家教或是机会等等,利用被害人求助心切的心理,被害人一旦轻信,就落入了对方的陷阱之中。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冒充教育、民政、公检法、电商物流客服等行业工作人员,与被害人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联系,诱使被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行为。

  其实大多数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被害人本身缺乏自身防范意识。人们在涉及钱财交易的时候,先想想两个“什么”:

  一是“什么身份”。首先问问自己,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可不可信,真不真实?自己与对方是否是第一次打交道,怎么查明对方的身份信息等等问题;再想对方是否是真正与自己存在某种身份联系的人,如果是没有任何联系的陌生人,那么大概率是有所图谋而来。即使是有联系的人,或是熟人,也应该彻底查明对方是本人还是不法分子假扮的。如果对方自称是某某公司、企业的,务必查明身份、资格等相关信息。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方式查询相关信息。

  二是“什么原因”。想清楚对方是出于何种原因让自己支付钱款或是给予财物,原因是否合情合理;再想自己为什么要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是否有百分百的必要性去支付对方索要的钱款,以及支付后,能否百分百得到对方所描述的“好处”。

  总而言之,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时刻保持冷静理智的思考,认清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切实保护自身利益。(田婧 韩露)

(责编:温璐、梁秋坪)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