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资源如何科学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和防灾减灾并举
面对塔里木河来水量加大的现实,如何趋利避害,用好用足这些“活水”?同时,沿线地区又该如何未雨绸缪,消除暴雨、洪水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水资源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自然因素。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山区来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科学利用水资源,就需要重点做好科学的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让水资源为我所用。”段伟利分析说。
实际上,在沙漠“湖泊”美景出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随着水资源的日益丰沛和生态环境的优化,螃蟹养殖产业风生水起。
今年夏季,开壳见黄、丰腴肥美的“六月黄”在罗布湖喜获丰收,成为本地居民餐桌上的“新宠”。养殖场负责人初宁宁介绍,得益于含有微量盐碱的罗布湖水质和“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蟹苗成活率达98%。今年,养殖场共投入5万元的长江蟹蟹苗,螃蟹产量预计达20吨。
而在塔里木河两岸,为用好水资源,对重点胡杨林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成为各地着墨重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按照精准配置、靶向输水、系统评估的原则,与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确定了胡杨林三年一轮灌、面状全覆盖的生态保护目标,划定了24个受水区域,疏浚了37个输水通道,将生态水输送至离河道较远、以往未覆盖、生态出现退化迹象的区域,让新疆的原始胡杨林“喝足”生态水。
截至10月中旬,新疆已累计完成胡杨林引洪补水26.3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12.83亿立方米。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阶段性分析成果表明,生态补水淹灌胡杨林总面积约582万亩,其中分洪淹灌胡杨林面积约236万亩,植被覆盖度平均增加19.4%,流域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抬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做到未雨绸缪的关键,是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统筹配置水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洪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防患与利用双管齐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段伟利说。
(本报记者 李慧 尚杰)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