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了解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和当地干部一起“立此存照”,“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嘱咐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如今,古生村湖滨,一块大青石上醒目地镌刻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镌刻在了当地干部群众心中。
洱海边,古生村村民李德昌脚步轻快,脚下是蜿蜒曲折的生态廊道。作为洱海沿岸最重要的生态缓冲区,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的建成,为苍洱之间再添亮丽风景。“生态廊道不仅隔离了污染,还给了我们一个水清岸绿的亲水空间。”李德昌说。
不远处,阳溪穿村而过,为洱海注入涓涓清流。近几年,经过河底清淤及生态修复、沿河农田低污染水处理,阳溪流入洱海的水愈加清澈。“洱海现在越来越清,也越来越美了。”李德昌说。
环湖截污、生态搬迁、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7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
同样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还有滇池。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听取云南省和昆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总体情况汇报,察看滇池、抚仙湖、洱海水样和滇池生物多样性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新运粮河畔,绿树成荫,美景如画。作为入滇主要河流之一,这条河曾经污染严重。近年来,昆明市在滇池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量化考核倒逼河道治理。昆明市五华区建立面山山洪拦截系统、实施“双层河道”建设工程,新运粮河水质明显改善。2018年五华区向昆明市缴纳生态补偿金3935.6万元,2020年降到1205.7万元。
海菜花凌波曼舞,珍稀鸟类彩鹮再现滇池。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并持续企稳向好。“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水质目标与污染削减目标双管理,滇池水生态修复迎来重要窗口期。”滇池管理局局长陈净介绍,通过生态建设和修复,滇池湖滨建成环湖生态带6.29万亩,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恢复,为滇池构建起生态屏障。
“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云南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马永福介绍,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云南深入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讲话中指出。
在云南省林草局监测团队最新拍到的画面中,北移象群已经回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途中新生的小象已经可以自主觅食,个头也长高了不少。今年1月,象群再添1头新生小象。近30年来,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80余头增长至如今的300头左右。
目前,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出台全国第一部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65.04%,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统筹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后续各项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岳修虎介绍,随着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陆续投产发电,云南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四项指标全国领先,绿色能源已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
6月7日,大瑞(大理至瑞丽)铁路大保段3座新建客运站房建设完工,开始进行静态验收工作,这标志着中缅铁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边境城市保山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