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柿子富了一个村!”城东街道利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寿敬的话,道出了“晨巡晚议”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曾是省级贫困村的利洋村,通过晨巡收集村民对水果产业的建议,在晚议中确定主打“炮弹柿”,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化销售”模式。如今,“炮弹柿”从“五六毛没人要”涨到“五六块抢着买”,村集体收入从不足3万元跃升至53万元,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杉洋镇的“稻药轮作”项目则让千亩土地焕发新生。乡贤林光耀返乡创业时卡在土地流转环节,镇干部晨巡得知后,通过“晚议”确定“保底租金+收益分红”方案,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还协调低息贷款、技术支持。“水稻亩产预计1500斤,秋收后种中药材,土地不‘闲’了,村民务工每天能赚200元!”林光耀笑着说。
从特色种植到乡村旅游,古田县用“晨巡晚议”找准发展方向,今年已推动60余个产业项目落地,带动3200余名村民增收,增加村财收入150余万元,真正把“议事成果”变成了“发展实效”。
从凤埔乡苏墩村的第一缕晨巡阳光,到全县290个行政村(社区)的万家灯火,“晨巡晚议”在古田县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始终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
为持续推动“晨巡晚议”工作机制落地见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日前,古田县委组织部召开“互学互促”活动暨现场会,观摩吉巷乡高坑村以片区联合体运作模式,通过整合联建村人力,以“晨巡晚议”为抓手,合力攻坚中国食用菌数智科创城项目安征迁工作,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大桥镇钱厝村聚焦“弱势群体”,借助“晨巡晚议”滚动实施民生实事,同时探索共富路径,成立钱潘片区联合体,抱团建设文旅研学基地,带动村民、村财双增收。
如今,这项机制正以更实的作风、更暖的服务、更强的合力、更优的成效,推动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为新时代基层善治写下生动注脚。(姚晓春 周丽斌)
(责编:江苇杭、刘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