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之为最难处理的家事纠纷,在联动调处中也同样开出“和谐的花朵”。
“可以用‘情投意合’来形容联动调处。”区妇联副主席姜春梅如是感慨。依托少年家事综合审判中心,建立家事纠纷诉调对接,法院、妇联、家事调查员、亲情观察员、心理疏导员共同努力,以柔性的方式助力当事双方感情修复,2020年诉前调解纠纷344份,同比上升了55%。
高淳区法院把道交、家事联动化解的模式移植到医患、物业、劳资等领域,建立“1+X”诉调对接机制,形成司法与社会各部门的解纷“大合唱”。
3100多件纷争化解于无形,诉调对接深刻改变着高淳。从司法的“单打独斗”到资源整合的变革,从各个部门自发行动到形成制度自觉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了从实践到制度的升华,法院、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有了责任与压力,“和”成为高淳百姓化解纠纷的一种方式。
紧盯需求,打通审判“快车道”
“法院上班我上班,法院下班我下班,到法院立案赶不上趟。”一位当事人给黄德清写信诉说苦恼。“多元解纷服务,就应紧盯群众需求,为群众实实在在解难题。”黄德清提出要求。
高淳区法院把解决立案难上升为民生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指尖诉讼”便利。仅用3个月,就在全区8个街镇综治中心建成了9个“24小时自助式诉讼服务中心”。
这个被群众称为诉讼事务“自助办、一键办”的改革项目,配备诉讼服务自助终端,当事人可在自助终端上自助立案、文书打印、案卷查询、诉状制作等,实现诉讼事务的一站式自助办理。2020年,高淳区法院网上立案成功率在90%以上,诉讼质效评估位列全市第一。“24小时自助式诉讼服务中心”项目也被列入2020年高淳区公布的全区民生重点实事。
从小处入手、实处着力,对百姓胃口。这项改革被群众称为带着温度的实践。
围绕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为当事人化解纠纷这一目标,高淳区法院创设“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事务助理+人民调解员”7个速裁调解团队,让简单案件审判提速。
“人民调解员与法官助理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法官直接组织开庭”,傅明说,“这种团队结构的特点就是立调审裁流转快、审理快,满足了当事人对效率的需求。”
繁简分流,快慢分道,高淳区法院平均审理周期缩减为30天,21%的法官办结了74%的案件,审判质效稳中向好,6项核心指标有4项排名全市基层法院前三。(本报记者 赵兴武)
(责编:郝孟佳、曹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