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委网信办主任尚凯介绍:“我们围绕老年人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4类21项指标,组织开展全区20余万老年人信息大普查。”在汇总分析老年人基本信息及服务需求后,河西区将老年人的情况归类整理,包括个人基础信息、健康档案、身体状况以及个人需求等,最终形成了老年人的“画像”,设立了膳食供应、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日间托养、其他服务等五大服务类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助力居家养老服务智能优化。
重点关注的老年人每日生活有人管,每日需求有人问,每日安康有人访——不久前,河西区为全区困难独居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一键通’和烟感报警设备,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客服中心提供24小时家庭安全监护。”河西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韩琳介绍,目前已为困难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设备600多户,处置老年人呼叫求助140余次。
同时,重点老年人群体所在社区还通过智能呼叫、网格员走访、志愿者探访、定时电话等措施问需解难,及时发现、排除老人居家安全隐患,贴心的“三维守护”形成了对老年人的关爱帮扶,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安全系数。
智能服务好不好,关爱保障是关键。为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保障,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快探索的脚步: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2020年12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公布第四批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北京市上线“老年人健康关爱平台”、发布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不会扫码乘车、不会网上挂号、不会使用健康码等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再先进的技术也不太可能替代情感和近身服务,因此,发展智慧养老要提倡以人为本,要防止‘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任欢、颜维琦、常河、刘茜、陈建强)
(责编:胡园(实习生)、孝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