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源看来,这支原本只是想利用假期做点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团队,不仅完成了守桶宣传员的任务,对垃圾分类有了深刻的了解,还多掌握了一个垃圾分类宣传的方式,近距离接触了皮影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8个月,这支庞大的年轻队伍还有诸多的创新,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播得有声有色。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团工委联合街道内的几家青年汇,带领社区内年轻人参观再生资源发电厂,了解到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整理、处理方式及垃圾终端处置、焚烧、资源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让青年人更加坚定了垃圾分类的决心。
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71岁的车振明经营着一个用厨余垃圾培植起来的屋顶花园,车师傅永远不缺年轻的徒弟。社区里的青年志愿者一茬一茬地跟着他学手艺,怎么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养出漂亮的鲜花。
对北京青年汇的社工们来说,垃圾分类依然是进行时。虽然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提高了,但参与率和分对率还有待提高。团北京市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做好团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同时,通过桶站值守、“红黑榜”、积分奖励等多种措施,持续提升居民源头分类参与率和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