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北京气温突破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记录
今晨平原地区气温-20℃左右;10日前仍有冷空气过程;专家:此次冷空气温度低、范围广、移动慢
这两天,北京市民来到户外直呼“被冻傻”。据实况监测显示,1月6日19时平原大部分地区气温为-18℃左右。其中,观象台-17.9℃,已突破2000年以来1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16.7℃)。
6日夜间气温将继续下降,预计7日早晨平原地区气温-20℃左右。
关注1
本次寒潮还要持续多久?
10号之前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我国
中央气象台1月6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1月6日20时至1月8日20时,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台湾岛等地将先后降温6~8℃,其中,山东南部、江苏大部、上海、浙江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降温过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10℃线将南压至秦岭到江淮东部一线。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阵风7~9级。
在此次寒潮到来前,气象部门就发布预告,一直到本月10号将有三波冷空气接连来袭。
气象专家张明英表示,寒潮天气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如果缓慢降温谈不上寒潮。寒潮来袭往往伴有大风和剧烈的降温,降温幅度要达到一定标准。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寒潮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其最低气温在4℃以下。
张明英介绍,寒潮一般最容易发生在初冬季节,真正到了严冬,冷空气不一定达到寒潮标准,因为本来这个时候温度已经很低了,如果再降8℃,难度比较大。而在特别冷的时候,基本都称之为强冷空气活动。
关注2
此次寒潮有什么特点?
温度低、范围广、移动比较缓慢
张明英表示,这次冷空气强度比较强,高空温度特别低。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温度达到了零下55摄氏度;在1500米的上空,温度也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所以整个冷空气温度低。另外其范围广,从5000米高空一直到地面,属于一个非常厚的冷空气团。
此外,这次冷空气移动比较缓慢,持续时间长。一般冷空气影响北京连续3天左右,然后逐渐向北收缩,向东移动,开始脱离。
据此前专家介绍,2020年末寒潮影响后,北京地区气温持续低迷,此次寒潮冷气团更加寒冷,使得本就低迷的气温更是“雪上加霜”,伴随大风天气,风寒效应明显,因此人们会感受到更加寒冷。
对于冷空气形成的过程,张明英解释,北半球的冷空气都是从北而来。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在极地。由于极地太阳辐射特别弱,地表冷,所以冷空气就在北极地带堆积形成。
但是冷空气不会永远聚集在北极地区,随着大气波动和大气环流,冷空气会来回南北运动。当它聚集到一定程度,强度强的时候,就会形成寒潮。影响我国的“西伯利亚冷空气”主要是因为冷气团向南移动过程中,在西伯利亚滞留一段时间,并逐渐加强发展,并继续向南移动,最终影响到我国。而此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最终发展的势力较强,因此对我国影响较大。
关注3
这个冬天是冷冬吗?
冬天气温变化属正常,不可能持续暖冬
今年入冬以来,已经有三次寒潮影响我国,而多地气温接近或达到历史极值。这个冬天是冷冬吗?
张明英表示,近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天显得越来越暖和了,到了冬天感觉好像也不那么寒冷。
但是,从长期的气候资料来看,北京冬天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甚至70年代都是相当冷的,甚至比现在温度还要低。在1966年的2月份,曾经出现过零下27.4℃的最低温度。
气象专家表示,气候变化会根据一个常年的标准进行浮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冬天温度都要比常年的平均值偏高一些,因此被大家称为暖冬。但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温度相对偏低,大家都感觉到寒冷。实际冬天气温变化突然是个正常的现象,不可能持续暖冬,也不可能持续冷冬,这是一种大气变化的规律。应当科学地看待一些极端天气。”张明英说。
■ 保障
17台尖峰锅炉启用保障供热
新京报讯 (记者黄哲程)北京1月6日迎来大幅降温天气。记者从北京热力集团了解到,昨天上午,北京热力已启动17台尖峰锅炉,为市政热网补充热源。
热力站出水温度上调5℃
昨日上午10点半,丰台区南三环成寿寺附近地区,气温已达-12℃。记者来到当地的金第润苑热力站内,供热管线散发的热量瞬间驱散了寒意。市政热网输送的一次高温热水将在热力站进行热量交换,调节温度后最终进入居民家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京ICP备1505645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3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94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号(京)字第 0679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7]1029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8-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75988 传真:010-67475988 邮箱:cctvzfw@163.com
Copyright© 中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