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助农商城
工作人员 查询
手机端
工作人员 进入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嫦娥四号着陆后 那只学会绕路的兔子首次巡视月背
来源: | 作者:cctvzfw | 发布时间: 2019-01-14 | 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1月10日,经过近一周的"午休", 巡视器玉兔二号醒来,并于1月11日和着陆器嫦娥四号"确认过眼神",然后两器互拍留下"美照"。此后,玉兔二号"告别"嫦娥四号,开启真正的月背之旅。

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作者 | 邱晨辉

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在35年前预言:到2019年,我们将重新"进军"月球。那时,不是某个国家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种大规模的国际力量;不是只收集月球岩石,而是建立一个采矿站。

阿西莫夫只说对了一半。

此时此刻,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来自中国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正代表全人类进行首次月球背面之旅。

不过,这次月背之旅,既不全是中国的"单打独斗",也并非大规模的国际力量。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身上背满了十八般"武器",这其中有3台科学载荷,是中国分别和荷兰、德国和瑞典合作,携手共同探索月球背面的这片处女地。

科幻作家预测得不够准确,网络世界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似乎更显得荒诞:汽车人、外星基地……然而让"猜想家"失望的是,截至目前,中国的第四次奔月之旅尚未发现这些现象。

1月10日,经过近一周的"午休", 巡视器玉兔二号醒来,并于1月11日和着陆器嫦娥四号"确认过眼神",然后两器互拍留下"美照"。此后,玉兔二号"告别"嫦娥四号,开启真正的月背之旅--科学探测。

月背上的"国旗手"

不少人还记得,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彼此凝望,完成互拍。那一刻,它们胸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嫦娥四号再次带着国旗在太空打上中国标识。2019年1月11日,中继星"鹊桥"号首次传回嫦娥四号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照片,五星红旗清晰可见。一个疑问随之而来:月球上国旗的颜色与地面上的一样吗?

" 如果我们能够到达月球,会看到和地面上同样鲜艳的五星红旗。"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国旗研制专家告诉记者,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人眼可以识别的可见光部分变化很小,可以认为可见光在包括月表在内的大气层外,与地面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月表的可见光光照强度比地面略大一些。专家称,探测器国旗在月表对于可见光的反射情况,与地面是相同的,相应地,月球上看到的国旗颜色与地面上也是一样的。

不过,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身上的国旗材质,和地面上常见的国旗有着"天壤之别"。

常见的国旗,一般由化学纤维织物、丝绸、棉布等纺织品制作,当然也有以纸张、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国旗,而月球探测器的国旗,则是由一种叫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薄膜材料制作的。五院510所专家称,这种材料在-200℃至200℃的温度环境下都可以应用。

在地球上,衣物不能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否则会褪色;衣物一般不能用热水洗涤,否则会变形;安放于室外的彩色广告牌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会褪色……这些现象究其原因,都是紫外线、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材料的影响和破坏作用。用纺织品等制作的国旗,自然也不例外。

月球上也会如此吗?五院510所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地面常见国旗材料无法经受月表环境考验,很快会褪色、变形、甚至分解。

第一,月表的温差达到300℃以上,温度最低在-180℃以下,最高在130℃以上;第二,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和空间环境即宇宙空间一样,属于真空状态;第三,月球上,太阳产生的紫外线非常强烈;最后,月球表面还存在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的辐照作用。

相比之下,地面上温差也就几十摄氏度,同时有大气层的保护,空间粒子和大部分紫外线被隔绝后,伤害已经"温柔"不少。月球上更为恶劣、苛刻的环境,对科研人员专门打造的月球国旗自然也是一种挑战。

月背上的"摄影师"

说到月球背面上的国旗照,自然就要提起这张照片的"摄影师"--玉兔二号。更准确点说,是玉兔二号身上携带的全景相机。

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热   点   新​   
              新​     闻    排   行 
    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